對于特色小鎮的建設,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各個省的政策導向,以及很多實踐案例,都包括了對特色小鎮文旅功能的強調。比如說,很多省份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必須按照3A級或者4A級以上景區標準來做,甚至明確要求,要直接申請為4A或5A級景區。如果是以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主導的文旅屬性比較明顯的特色小鎮,基本都是按照5A級景區創建標準來要求。
這反映了國家有關部門和市場實踐者對特色小鎮的環境、生態、文化、消費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在我們看來,文旅功能是所有特色小鎮的營造中都必須要考慮的,這不僅代表了小鎮建設中對文化和環境的重視,而且,背后體現了對一個旅居時代的深刻洞察。
如果把人的一生用兩種狀態來界定的話,可以分為定居和旅居,對于越來越多的人來講,旅居狀態的時間占比越來越高,這也是文旅產業爆炸式增長的真實邏輯。這就客觀上要求,包括特色小鎮在內的人居營造,都需要考慮文旅功能的完善,比如,越來越多的區域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越來越多的城市提出了城市旅游的概念,開始從旅游人口的視角來審視區域和城市的發展、功能完善。那么,特色小鎮作為一種高品質的人居空間供給,文旅功能完善成為必然。
但是,在特色小鎮的文旅功能供給中,如果僅僅是按照A級景區的標準進行建設,顯然對文旅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價值存在誤解,甚至是誤導。
就像我們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應該保有對房地產化的特色小鎮建設警惕類似,對景區化的特色小鎮建設也是我們應該警惕的,這不僅是因為在文旅新時代景區化的文旅產業運營本身開始面臨挑戰,還因為特色小鎮設立的初衷或者說對今天中國經濟社會綜合影響的價值預期,決定了特色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在地文化張揚、全球資源配置、城鄉統籌發展等,才是特色小鎮的核心價值體現。
1、超越景區的特色小鎮建設
應該說,中國A級景區的建設評估標準經過2016年初進行的新的修改,增加對智慧旅游、休閑度假、特色文化在景區發展中的考量,體現了文旅新時代景區發展的特點和要求。
比如,把特色文化單獨列為一個大項,以引導旅游景區更加重視文化建設,切實把培育文化主題、提升文化內涵、豐富文化活動、塑造企業形象作為旅游景區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任務來抓;改變了原來標準中的“郵電服務”的說法,新增加了“信息化”大項,并大幅度提高了該項的分數占比,這體現了對智慧旅游的重視;增加了對住宿設施的要求,這充分體現了對休閑度假游的回應;還有對于停車場的要求,充分考慮了自駕游的需求。等等。
但是,縱然是這樣,游客體驗和市場認可與A級標準之間依然經常不匹配,進而讓大家對A級景區的評定與管理制度產生懷疑。在此背景下,對于A級景區評定標準與特色小鎮建設的對接,需要進行更具體更細致的思考,并在實踐中做出最佳方案選擇。
更重要的是,之所以說景區化不應該是特色小鎮的發展方向,是因為,包括文旅特色小鎮在內,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是促進包括文旅產業在內的特色產業的發展,推進區域和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創新創業的平臺,也是特色小鎮所在地區整體轉型過程進行全球資源配置的平臺,哪怕是免收門票的開放式景區的建設邏輯,也不適配于是特色小鎮的建設。
在特色小鎮的文旅功能配套或者說文旅產業的發展,門票經濟不應該是特色小鎮文旅產業收益的主要來源,更應該從特色小鎮的整體收益角度來測算小鎮文旅產業的投入與產出。包括我們說的以文旅產業為主導的文旅特色小鎮,門票經濟都不應該是主要的收益模式,而是要從文旅產業鏈和文旅產業生態構建的角度來規劃文旅小鎮的文旅產業價值鏈。這背后又牽涉到一系列有關特色小鎮建設的投融資體系的創新安排(對此,隨后我可以嘗試專文分析,在此不做具體討論)。
當然,雖然我們不認為景區化不是特色小鎮建設的方向,但并不妨礙我們認為文化旅游的功能配套對特色小鎮建設中具有重要價值,只不過我們要區分開特色小鎮、文旅特色小鎮、文旅功能與特色小鎮等概念。
關于特色小鎮和文旅小鎮的關系,在我們看來,包括文旅小鎮在內的特色小鎮,一定是有特色產業支撐的小鎮,其特色的構建很大程度是由其特色產業所決定的。雖然文旅功能是所有特色小鎮的標配,但特色小鎮并不等于文旅小鎮,文旅特色小鎮是以特色文旅產業為支撐的特色小鎮。那么,作為特色小鎮配套或者環境建設一部分的文旅規劃,和作為整個小鎮產業支撐的文旅產業規劃,思路是不一樣的。
2、市民文化是小鎮文旅的重要組成部分
之前我們就專門討論過特色小鎮的靈魂是什么的問題,有觀點認為產業是特色小鎮的靈魂,我覺得這有點矯枉過正。我們注意到,這一輪對特色小鎮的重視和鼓勵,是伴隨著對此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兩種現象或者說困境的反思來展開的:一種是對園區經濟發展的反思,以開發區和高新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建設,幾乎完全是基于產業集聚進行區域規劃的,導致發展到后來,別說具有文旅的功能,甚至說基本的城市功能都無法滿足,不但不宜居,更不宜游。所以,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從一開始就要求避免園區經濟的弊端,從產城融合的角度進行思考。
另一種是對房地產業的反思,過去幾年我們看到太多的所謂鬼城和空城的案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進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缺少對產業的重視,導致房子建起來以后,沒有產業和人口導入,也就談不上什么活力。
尤其是后者,從特色小鎮的提出開始就不斷的被強調,避免變成圈地,變成房地產化的特色小鎮建設。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產業是特色小鎮的靈魂。在我們看來,對特色小鎮建設而言,產業當然很重要,但是,文化才是特色小鎮的靈魂。產業是可以在不同的小鎮之間復制的,但每一個小鎮都應該尤其獨特的文化,這才是無法復制的。
在關于特色小鎮的文化建設討論中,我特別愿意強調對在地文化的關注和挖掘,并通過設計、互聯網、技術、建筑等手段,將在地文化產品化、符號化。這也將是決定特色小鎮能否參與全球對話的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因素,與特色小鎮通過在某一產業鏈中占據核心位置,從而獲得全球影響力的邏輯是一樣的。
我們一直強調,特色小鎮的建設一定是面向全球的,作為全球資源配置的平臺進行打造,那么,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特色小鎮的誕生,應該在文化上和產業鏈上都具有獨特性,所以,在地文化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
此外,每次提到一個城市的文化,或者一個小鎮甚至鄉村的文化的時候,我都認為,這些帶有人居空間屬性的空間營造,在充分理解和踐行城市(包括小鎮甚至鄉村)為人而建、為人而生的價值理念,在此邏輯之下,這些空間的文化構成中,市民文化將是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是一個城市(或小鎮以及鄉村)最具文化魅力的體現。
關于這一點,我總是喜歡舉出我在赫爾辛基走訪的經歷和印象,雖然也和很多的游客一樣,第一次到赫爾辛基的時候我按照導游手冊的提示,饒有興趣的看了老沙里寧設計的赫爾辛基火車站,看了巖石教堂,看了西貝柳斯紀念碑,甚至我自己突然心血來潮,連續兩天拍攝了幾百張漂亮的櫥窗設計,但是,去過赫爾辛基兩次以后,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也最讓我感動的都是當地居民生活狀態所傳達的信息,包括在雪花中坐在城市廣場上安靜的喝著咖啡的老人,還有在城市街頭忘我的拉著小提琴的民間演奏者。
我對高雄的游歷也是如此。在那里呆了將近一周,看遍了導游手冊上所提示的所有的景點,自己徒步了幾條街區,但讓我最感慨的是,我在街邊一個很普通的露天面館要了一碗面,廚師是一個小姑娘,給我做完面以后,竟然不知去向了,我快吃完的時候又安靜的回來了,結賬時雙手接過錢,然后把找零雙手遞還給我,并說了聲“謝謝”。這背后的信任、禮貌、優雅是一個城市寶貴的品質。
我們注意到,中國很多城市都開始強調所謂的全域旅游或者說城市旅游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旅游化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固然重要,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城市市民文化的培育和張揚,這是最難管理的,也是最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部分。
受此啟示,在我們看來,市民文化當是特色小鎮文旅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小鎮居民的生活方式,將是這個小鎮文旅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要對特色小鎮的這個方面的發展有所思考和規劃的話,將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至少要求我們對特色小鎮進行策劃的時候,要有人口結構、社會治理、市民文化、公共空間等方面的思考,以及解決方案的設計,這也是我們認為景區化不是特色小鎮發展方向的原因之一。當然,針對特色小鎮的市民文化的構建,以后我倒是可以專文介紹,敬請關注。
(作者:方塘智庫創始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方塘智庫 2017-05-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