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里的中國》對特色小鎮的討論,已經做了很多期了,我們也希望能將特色小鎮的討論開始引入到,或者推進到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并針對具體的項目的執行落地去談。
最近有一篇文章叫《特色小鎮的靈魂是產業》,大家可能已經看到。對這個問題的討論,私下里我們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見。我們知道,對于特色小鎮的興起或者討論,其實包括兩個概念下的特色小鎮。第一,叫行政建制鎮,我們稱之為特色小城鎮;第二,是我們討論、參與比較多的叫特色小鎮。
從一開始我們就認為特色小鎮是市場化的行為。特色小鎮,一方面它是一個投資產品。同時,又是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因為將來很多人要在這里生活。
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總結了四個重要的因素。第一,產業。第二,文化。第三,從城市層面或者城鎮層面去思考它的規劃、基礎設施、交通路網、建筑等。第四,社區,其實社區就是人的概念。
在我們看來,產業、社區、建筑、文化,這四塊在整個特色小鎮的建設中,是缺一不可的。當然,如果非要對其重要或者統領程度做出概括的話,產業是特色小鎮的靈魂,這句話是有所欠妥。
今天之所以能夠對特色小鎮的思考到這個程度,其實是伴隨著兩個反思進行的。
第一,是對園區經濟的反思。在上一輪,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在中國的開發模式里面,開發區以及后來的高新區是很重要的構成,也包括后來的很多產業集聚區等,都是以產業為邏輯而進行區域的發展。
到今天為止,這些地區,一方面代表著中國經濟實力最重要的構成,同時也集聚了中國最大規模的產業。但是,城市化的進程受阻,因為太強調產業的集聚,而忽視人的集聚,所以使得這些地區,在后期進行產業提升,或者生活宜居程度提升時,紛紛遇到一些困難,所以我們稱之為園區經濟的黃昏。
第二,是對房地產的反思。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人在做特色小鎮時,把產業提升這么一個高度,因為在上一輪地產的開發中,我們看到從一個小樓盤到一個大樓盤,再到一個超大型的樓盤,規模越來越大,但是,產業的集聚卻很少。所以,導致在這個片區成了“鬼城”或“死城”,所以他們把產業作為非常重要的追求。才有產業才是特色小鎮的靈魂的這一種說法。
但是在我看來,只有產業,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沒有產業也是不行的。在特色小鎮的營造里,應該把或者必須把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的元素來看待,但是如果因為重視產業而忽視其他因素,我覺得也不太合理。
那么文化也是一樣,特色小鎮在策劃和規劃,以及建設過程中,之所以能區別于其他特色小鎮,我認為最核心或者真正的靈魂應該是文化。
而且這個文化應該是以當地的獨特資源稟賦和文化傳承密切相關的,我們稱之為在地文化。把在地文化挖掘出來,進而把它灌輸、融合到整個特色小鎮的開發里,這樣的特色小鎮無論是從城市層面,還是產業層面都將明顯區別于其他特色小鎮。
所以,我們覺得文化、產業、人,建筑和城市層面的營造,應該是同步推行。這樣才能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而不能顧此失彼。
特色小鎮在運行的過程中,對產業的重視是必須的,但只有對產業的重視也是不行的。尤其是對在地文化的挖掘,是所有的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都必須要重視的。
如今再去思考特色小鎮的靈魂時,一方面要重視產業,但是,同時還要防止再回歸到傳統園區經濟的發展模式中去。這也是目前大家尤其需要重視的一個方面,特色小鎮的靈魂它不僅僅是產業的問題,還應該包括其他方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愁里的中國(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