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黨建引領下狠手 產業扶持拔窮根

[ 作者:何竹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16 錄入:吳玲香 ]

位于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龍山鎮南部的向田村,是四川省內典型的貧困村,近兩年,村里面貌煥然一新,產業多了、錢包鼓了、環境好了,村民覺得更有奔頭了。變化源于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瀘州老窖)對向田村的定向幫扶。“2015年以來,瀘州老窖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以產業扶貧為抓手、以教育扶貧為根本,定向幫扶向田村。目前,向田村在基礎設施、教育環境、產業發展、人文風貌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脫貧攻堅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瀘州老窖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介紹說。(《人民日報》10月13日)

讀到這則新聞,就想起不久前下鄉時聽到的一位非貧困戶站在第三方闡述的觀點。他說,在偏遠山區,要真正實現脫貧,沒有產業扶持是萬萬不能的,政策普惠解決的那點資金是治標不治本。這位山里農民所說道理,其實是不言而喻的。偏遠的地方,自然要受到環境、交通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作為整體的貧困村,要從根本上脫貧,就要有不斷的“源頭活水”。就像大自然的雨水一樣,需要源源不斷,如果突擊一下就長時間缺乏,那再大的雨也不能解決問題。這“源頭活水”,最重要的就是產業扶持。

新聞中的古藺縣龍山鎮南部的向田村,就完全屬于這里所說的偏遠貧困村,倘若單憑那點政策享受,注定不會有這么突出的階段性成效。而瀘州老窖,作為全國著名的典型企業,在自身飛速發展的同時,沒有忘記偏遠山區的貧困群眾。在公司里,他們狠抓黨建工作,以黨建作為公司發展和脫貧幫扶的引領,從第一書記的選派,到脫貧攻堅領導班子的組建,都依托于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了這樣堅強的“堡壘”作后盾,各項工作就會因地制宜、有條不紊地開展,其效果肯定是明顯的。

說到發展產業,可能好多同志都對以前有些地方的盲目發展有較深的記憶。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筆者家鄉就曾開山種茶,折騰幾年,由于土壤等因素而以失敗告終。后來改革開放后,都曾有一波又一波的“產業”來襲,什么廣栽桑樹、葛根,大種杜仲、紙竹,但沒有多少是成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實地調研,憑想當然和一味的跟風。而瀘州老窖到偏遠的古藺山區去扶貧,就一改以前那種隨波逐流的“產業”模式,立足實際,為貧困村量身打造了養牛專業合作社、稻田養魚、庭院經濟等扶貧模式。

這樣,既杜絕了發展的盲目性,又能充分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他們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出擊。同時,瀘州老窖還結合自身的優勢,推出“公司+有機農場+種植戶”的合作模式,為貧困戶持續增收奠定基礎。在這樣的策劃、運營下,百姓中“比學趕幫超”的意識自然增強,那種一味“等、靠、要”的依賴現象就會被不齒。這樣,良好的脫貧致富氛圍就營造出來了。與此同時,瀘州老窖還為了徹底拔掉窮根,實行愛心助學構筑“希望之路”,巨額投資改善辦學條件,減輕家庭負擔,讓教育的發展更能緊跟時代的步伐。

“要想拔窮根,就得下狠手”,這是一位退休醫生說的調侃之語,但其中不無道理。他說,那“窮根”就像人體長出的瘤子,如果不下狠手連根切除,是很難治愈的。而瀘州老窖在黨建工作的引領下,從產業和教育兩大板塊進行切合實際的幫扶,就是為了將“窮根”徹底拔起而下的“狠手”,毫不留情地把貧窮拋到已流逝的歷史長河中。瀘州老窖扶貧工作的成功經驗,走出了一條黨建扶貧、企業扶貧的新路,必將迎來脫貧攻堅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的艷陽天。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韩级人妇 | 中文字幕一区韩国三级 | 思思九九热在线视频免费精品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