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二道灣鎮農民劉猛最近可樂開了花。劉猛曾經是一名貧困戶,家里有孩子上大學。去年劉猛通過扶貧貸款參與了當地的合作社的甜菜項目,加上在合作社務工,收入4萬多元,當年就脫貧了。
劉猛告訴采訪記者,“今年合作社行情好,估計能掙五六萬元,現在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我們也更加有奔頭了。”與劉猛一起富起來的,還有16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他們戶均年增收2000元。
產業扶貧關鍵在創新。最開始合作社的效益并不好。據合作社負責人賀敬明說,前幾年合作社主要種玉米,由于價格不好,豐收卻賺不到錢。事情的轉機,在于賀敬明的審時度勢后的創新。隨著東北地區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減少玉米種植面積,種植高效經濟作物成為共同選擇。賀敬明認識到不轉型不行。他通過四處調研,得出一個結論:種什么不能根據習慣和感覺,要看市場需求。經過考察,賀敬明覺得種植香辣型的“寒帶辣椒”可以試一試。這一試,就試出了成果。合作社的辣椒供不應求,遠銷韓國,市場價格最高賣到38元一斤。
產業扶貧關鍵在實用。當地適用發展什么樣的產業,才能發展什么樣的產業。當地有種植、養殖的一定基礎且種的、養的有市場需求,經過研究和調研后,可以擴大種植、養殖規模。其他的能見效快、掙錢多的,當地又能適應的產業,也可以引起。賀敬明在種了辣椒后,合作社通過考察市場又引進了更為賺錢的甜菜。規模已達到4000畝。有的產業雖然以前沒有接觸過,但是有技術和銷路保障,這樣的產業,比如種一些經濟效益高的經濟作物、養一些其他地方沒有或較少養殖的新、稀、特動物,也可以研究發展。總之,只有要有保障,又能因地制宜,什么產業更有效益就發展什么產業。
產業發展能給周邊貧困戶和村民創造務工增收的機會。當地村民、貧困戶可以在來務工,也可以自己種植,還可以既給合作社務工兼自己種植。產業發展是扶貧事業中的一項增收脫貧舉措,各地應仔細研究,認真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劉營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