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5+2,白+黑”“星期六保證不休息,星期天不保證休息”……在基層調研,問起基層干部的工作與生活,這些情況常被提及。然而另一方面,網上有些聲音認為,基層干部過得很清閑,刷刷手機、看看報紙一天就過去了。(人民日報 1月19日)
基層干部,指縣鄉黨政機關、城市街道社區、農村基層組織等基層單位工作的干部,是黨和國家工作的“基石”。這些干部奮戰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黨的決策能不能落實,關鍵就看基層干部。按理說,基層干部與群眾距離近,基層干部在干什么忙什么,群眾應該都能看在眼里。但實際情況卻是,基層干部干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累,群眾卻不理解、不認同。那么,要拿什么來拯救“被誤解”的基層干部呢?
基層干部“被誤解”自然有其原由。現實中有個別干部不作為亂作為,這不可否認。群眾來辦事,見到了這樣的干部,就以為所有干部都這樣,讓群眾心中基層干部的形象集體蒙塵。這不僅造成黨群、干群關系的緊張和疏離,也影響了政策的執行效果和落實程度。其實,基層干部主流是好的,“害群之馬”只是極少數。
但即使是干實事的基層干部,也有可能“被誤解”。因為在基層,一步到位的工作從來沒有,看似簡單的事情有時候要來回跑很多趟,比如今年6月份就給群眾建完房子,卻要到第二年5、6月份才能處理完各種相關手續、事務。假如群眾要辦的事,按照程序來辦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在群眾看來就無法理解,自然化歸到“拖”字上,讓干部謀受“不白之冤”。同時,基層干部往往“身兼數職”,這邊需要開會、那邊需要跑村、需要辦理的事情還要分個“輕重緩急”,占用了本該服務群眾的時間,也成為群眾誤解基層干部的重要因素。
要拯救“被誤解”的基層干部,除了對基層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堅持錙銖必較的“零容忍”外,還需要得到群眾更多的寬容,這種寬容必須是理解基礎上的,這就需要一種媒介,叫做“公開”。加強對基層干部的正面宣傳,公開基層干部真實的工作環境、工作態度和內心世界,引導群眾體諒基層干部工作中的無奈,消除對基層干部的誤解,用理性、發展和寬容的眼光看待基層干部,才是解決之道。
基層干部直接面對群眾,讓群眾更理解才能扭轉在心中的形象。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下大氣力解決好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問題,群眾自然不會對基層干部有所誤解,我們黨才能永遠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安縣桐梓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