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強化教育扶貧消除貧窮“代際傳承”

[ 作者:鐘二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21 錄入:吳玲香 ]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因長期工作在基礎教育一線,民進河南省委副主委、省實驗中學校長馬玉霞代表對教育扶貧背后沉甸甸的意義理解尤深,“教育扶貧直指導致貧窮落后的根源,也是徹底脫貧的重要手段”。(中工網 3月20日)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攻城拔寨的關鍵階段,扶貧重在扶智,扶智重在扶教育。“教育扶貧”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于“精神扶貧”。它不是簡單的對扶助對象“授之以魚”,更多的則是“授之以漁”,引導受助者尋找造成貧困的根源,鼓勵他們樹立改變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養,變被動脫貧為主動致富。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輔助”作用大于了脫貧的“扶助”效果。

扶貧重在扶志與扶智,扶志與扶智的關鍵在于教育,自然教育扶貧就顯得更加舉足輕重。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木桶定律”,講的是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就是脫貧攻堅戰中的最短板,脫貧攻堅就是要克服教育這塊“短板”,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在助力貧困家庭脫貧致富的同時,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鄉村振興集聚強大力量。

教學設施、師資條件相對較差,是導致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軟硬兼施,優秀生源外流,不外乎當地教育水平落后,教育水平落后不外乎缺乏優秀師資。這是環環相扣的,解決了師資問題,其他問題基本便迎刃而解。要想留住并且引進優秀師資,需要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投入,彌補這些地區的校舍、教學設備不足等短板,同時合理提高教師收入待遇、福利水平。有了這個優秀師資這個前提,家門口都有名師,當地優秀生源,自然不會輕易外流,好老師加好學生,這樣的良性循環有利于改變貧困地區教育落后現狀。

梁啟超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對于偏遠地區的孩子來說,讀書是他們走出大山,改變自身命運唯一的出路。有教育才有希望,再窮不能窮教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作者單位: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天天夜夜综合色鬼久久 | 新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