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脈絡,全面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了億萬中國人的生活變化,講述了5年來最精彩的中國故事,回顧了5年來最震撼的輝煌中國。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民生工程惠及全體人民,“一帶一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這些輝煌令世界矚目,讓國人驕傲。然而,最動人心弦,讓人倍感溫暖的卻是《輝煌中國》之貧困兒童教育篇。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然而,一些貧困山區環境惡劣,人口稀少,留不住老師,辦不起學校,適齡兒童無就近入學條件,輟學率極高,連基本的九年義務教育都完不成,中等、高等教育對他們來說更是神話。他們的生活中只有大山,眼中只有山頂那片縹緲的云。如果不改變他們的教育現狀,貧困將在他們身上傳遞延續。
知識改變命運,擺脫貧困的第一步是有文化。扶貧先扶智,黨中央精準施策,把改變貧困兒童的教育現狀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環,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抓手。《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鄉村教師隊伍支持計劃》,免費營養午餐計劃,“兩免一補”政策落地,懸崖村的“藤梯”變鋼梯......教育現狀改變了,教育向貧困地區的孩子敞開了懷抱,《國家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專項招生計劃》更是給了他們莫大的鼓舞與希望,他們了解了山外的世界,懷揣著美好的夢想正在起航。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德國為什么兩次大戰都戰敗又奇跡般的恢復,正是有了幾千萬受過良好教育的國民;日本能在二戰后迅速崛起,重視教育是原因之一。知識才是第一生產力,貧困農村和城市為什么差距那么大,因為貧困地區群眾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知識少,他們不知道如何改變命運。木桶理論告訴我們,決定木桶裝水量大小的,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塊。無論我們的社會進步到什么程度,貧困山區的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解決,全面脫貧就是一紙空談,全社會的經濟事業發展就會受到制約。
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近年,我國教育投入占GDP4%,貧困地區教育投入上千億元,惠及3600萬貧困學生,他們擁有了知識就能改變命運 ,就能用智慧斬斷窮根,才能讓山區脫貧致富,共同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繁榮富強。教育扶貧,托起的是民族的希望。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游仙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