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明理悟踐,不忘初心”明心隊的隊員們趕赴婁底市新化縣白溪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每個小組分工明確,開始有的放矢的工作。11日起,調研組的同學們分別走訪了白龍、油溪、回隆和鵝羊四個村,并去到集市展開調研,就孩子的閱讀和教育情況訪問了近90戶人家,對白溪鎮的教育發展有了深入的了解。
首先,是家長的觀念問題。在所有受訪的家長中,重視兒童的課外閱讀能力培養的僅3人,近60位家長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卻苦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不知如何輔導孩子,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因此把全部的希望寄托于學校教育。另有10多位家長認為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沒有干涉的能力和需要,沒有主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意識,甚至有兩位家長持“讀書無用論”的態度,認為賺錢比讀書重要。
其次,是農村學校師資力量嚴重缺乏和辦學設施落后。在對白龍村白巖小學校長的訪談后,調研組了解到:學校1~6年級,共六位教師,兩位代課教師,還有兩位是已有50歲高齡的老教師了。且學校近幾年來,都未有過新進的年輕教師。此外,學校的辦學條件亦是一大難題,整個學校只有一棟兩層樓的教學樓,共8間教室,只有一間教室有多媒體設備,而2樓的教室在下雨時因為漏雨嚴重根本無法使用,對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極大影響。
白溪鎮中心學校的硬件設施比白巖小學稍好一些,但還是有許多急需建設發展的地方。圖書館的藏書比標準數目少了好幾萬冊,現有的教師中,有100多位代課教師,由于教師的流動性過大,農村小學難以留住好教師。訪談過程中,中心小學校長也表示:“目前,學校發展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br/> 最后,是學生自控能力的不強。由于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其監護人多為孩子的爺爺奶奶,知識水平不高,孩子在學習上,只能靠自律。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部分的農村家庭都有了電視機、手機等電子設備,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誘惑。在調查過程中,調研組的同學發現超過90%的學生回家從不寫作業,放學后能自主學習的僅有4~5人。而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兒童的近視率一路飆升,許多學生小學還未畢業,就已經帶上了厚厚的眼鏡。此外,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控能力有限,易沉迷于網絡,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侵害。種種跡象表明白溪鎮小學生的閱讀情況和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通過7天走訪調查,調研組了解到,許多家庭已經認識到讀書和閱讀的重要性,但能動性、主動性不夠,在多數情況下仍然選擇把孩子的教育留給學校。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教育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改變鄉村教育落后的面貌,不僅需要教師,更需要家長、學校、社會攜手同行,共同努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