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基層投入的不斷加大,大多數村級組織都有了獨立辦公場所。但一些基層群眾反映,村(社區)干部“只對上級負責,不為百姓解憂”,到村里辦事經常找不到人,甚至一些村(社區)干部掛著書記、主任的頭銜長年累月不在村里,“身在基層卻背對基層”現象在一些地方較為嚴重。(新華網 4月4日)
俗話說“麻雀雖小,肝膽俱全。”村委會機構雖小,責任重大。而村干部處于最基層,直接面對農民群眾,職位雖低,但作用不容忽視。其責任意識、能力高低、擔當精神,直接關系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最終執行,直接關系到農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情,直接關系到農村的發展和穩定。據半月談記者調研時發現,不少村部大多數時間大門緊鎖,盡管有規定村干部要輪流值班,但是基本上都是“墻上制度”,村民去辦事時常常不見村干部的人影。最后得知“村支書去外地跑生意去了,村主任外出放羊去了。”試問,既然是村干部緣何“誤本”不“務本”?
“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詮釋了所有黨員干部當不圖虛名、專干實事、盡心盡力、任勞任怨,這是黨的基層干部的職守所在,責任所在,也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品格。而作為村干部發揮著維護國家穩定的重要堡壘作用。擔負著組織和領導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或許,如文中村干部所言:“如果村干部沒有點產業,沒有點本事,村民也不會服他、選他,這是個很大的矛盾。”可問題是,有權須有責,既然承擔這份責任,理當真心實意聚民心、改善民生聚民心、凝聚民心匯民力,以更好的履職為民服務。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對干部的本質要求。能否堅持為民服務,是衡量一個好干部的政治立場、政治品格、政治態度的“分水嶺”。正如這樣一句話說得好:想做一件事,總能找到方法;不想做一件事,總能找到理由。干成一件事,需要從多個方面想辦法,從多個角度找出路;而不想干一件事,往往找出一條理由就夠了。由此也可以理解,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和產業也好,上級任務考核多了,與群眾交流的時間少了也罷。懷揣錯誤認識,思想就容易“開小差”,工作也就難免不在狀態。
有鑒于此,筆者以為,為解決“務本”不“誤本”的問題,不妨多管齊下。一是強化監督,把群眾的評價作為村干部稱職與否的標準,把群眾的呼聲作為村干部工作的導向,把群眾的意見作為村干部整改的重點;二是民主公開原則。把上級考核和群眾評議公開透明,把問題透明化;三是得有必要的警示教育手段,對存在的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以誡勉談話、警告、免職形成高壓態勢;四是提升待遇,健全保障機制。制定完善一套科學有效的保障制度,從經濟收入、生產生活、社會福利保障等方面解除村干部后顧之憂。關上“誤本”一扇門,打開“務本”這扇窗。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干部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是農民訴求的首選通道和依托對象,在農民心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正是,基層要良性運行,必須對權力有所制衡,監管決不能失之于寬,同時要發揮好自治組織自我監督、管理的作用。或許,民主監督機制完善,責權明晰、銜接配套,那么,基層組織的運轉更有效。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