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板子村在興寧市永和鎮福嶺水庫上游,雖然位置比較偏僻,但還算是有山有水風景優美的地方。記得小時候村里的每個生產隊都有一口魚塘,除了起到防洪灌溉作用外,還兼集體養魚,每年春節前夕,二個村民用繩子牽在木桶上跳水,直至把魚塘排干涸澤而漁,家家戶戶都會按人口分到幾斤新鮮的各種家魚。那時外婆是生產隊長,總是等到最后才分到一點小魚,看到別的村民憐著大魚興沖沖蹦蹦跳跳回家,年幼的我心里對如此先人后己的行為疑惑不解。
1980年代改革開放后分田到戶,村民不甘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幾條魚,有樣學樣,不約而同紛紛在自己房屋附近的責任田里開挖魚塘,面積大小不一,在魚塘四周建起小菜園,種植瓜果蔬菜,剩菜廢料喂魚,村民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一時之間,全村魚塘星羅密布。我家的一口小魚塘就是在那時挖成的,所以,我10多歲就學會了割魚草,自制魚竿釣魚。
大概是近山識鳥音,近水知魚性的緣故吧!在池塘釣魚其實很簡單的,摘一片豆葉揉成小團,掛在魚鉤上,然后垂釣。饑餓的草魚聞到香甜的豆葉,很快會來咬鉤。這時,只需耐心等待片刻,一條大魚馬上隨魚鉤上岸。有時家里來了客人,午飯已經做好了,臨時打主意到池塘里釣魚,使用這種辦法,運氣好的話,客人往往能夠在午飯的餐桌上吃到最新鮮的美味可口魚肉。
客家人的喜慶菜譜,以豬肉,雞肉,魚和豆腐為主,自然少不了魚和魚丸。過年吃魚,代表“年年有余”,節日吃魚丸,則寓意“吃不完”。吃魚對中老年人有益智健腦的好處,但魚一般都添加生姜煎煮,我們年輕人害怕臉上長青春痘,不敢多吃魚。另據村里的老輩人說,喜歡吃魚的夫婦容易生女孩。此話沒有科學根據不可當真,但重男輕女的村民通常不敢掉以輕心。
草魚的價格歷來波動不大,村民安心樂于養殖,像去年春節期間時令蔬菜大多漲到幾十元一斤,而純草魚還是維持在8.5元/斤。逢年過節,手工制作的魚丸基本與瘦豬肉同價,目前大概在18元/斤左右,而且長年不愁銷路。有回鄉探親的鄉賢,吃過本村的魚丸回味無窮,一買就是數十斤純天然無污染的魚丸帶出外面吃。
養魚好處很多,除了自給自足解決菜碗外,還能增添經濟收入。做到規模經營,還是山區農民的致富門路之一。像黃鱔的市場價格是85元/斤,人們喜歡吃,供不應求。喜歡養魚的人對魚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養魚是一個個漫長的等待過程,從小魚養成大魚,大約需要1到2年時間。村民何浪就是這樣的人,他在市區經營視頻監控和港品代購店,又在家鄉承包了一個山塘養魚,做到了經商養魚二不誤。與其外出游山玩水虛度年華,不如回鄉腳踏實地種果養魚。
《今日興寧》曾經報道:“ 前幾年,興寧一中的鐘波老師在板子村老家開挖了一口月牙形魚塘,建起了一個小菜園,業余時間過上了悠閑垂釣好不自在的農耕生活。收獲頗豐,令人羨慕。”我想,如果大家都和鐘波老師一樣不離不棄,熱愛家鄉,板子村或許就成了一個美麗休閑的小漁村了。
(作者地址: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板子村上沙坪;本文獲《南方農村報》“粵海村”杯美麗新漁鄉攝影征文大賽二等獎)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