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進入實打實的落實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民諺,以淺顯的話語闡明了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基層是一堂大課程,能接觸到百姓心理訴求是什么,獲取到百姓的真實需求有哪些,體會到百姓的喜怒哀樂。如何成為一名基層好干部,筆者認為,應讓走訪調研成為基層好干部的標配,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如此,方能良好地把握住鄉村振興這一歷史機遇,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察民情是走訪調研的第一動力。當前,鄉村經濟的發展依賴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但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總體規模不大、方式創新不夠等問題。因此,基層干部不應只是坐在辦公室里搞“改革”,而應走出去,到田間地頭里去,到鄉鎮的大街小巷去,到街訪鄰居中去,尋找本土傳統工藝,求教本地創業者的“致富經”,發掘本土獨特資源和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精準施策,謀求符合本地發展實際的致富之路。
聽民聲是走訪調研的關鍵之要。“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牢牢把握農民的主體地位這個根本要求,始終把保障農民土地權益放在首位,傾聽并尊重農民的意愿,因為土地是農戶安身立命的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充分獲取農民的接受度,而走訪調研也是和農戶面對面談心的過程,可以在傾聽中,耐心為農戶釋疑解惑,用政策給農戶吃“定心丸”。同時也要用行動帶動全村村民,鼓勵和激發其干事、創業的信心及激情,凝聚廣大村民創業增收、共同致富的堅定信念,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致富、奔小康。
解民憂是走訪調研的本質要求。要想成為基層好干部,就要不忘初心,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只有加快走訪調研的頻率,加大走訪調研的深度,加強走訪調研的力度,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百姓的訴求,存在的實際問題以及亟須解決的諸多困難。如此,基層干部才能有的放矢,盡心盡力去解民憂,為群眾做實事、做好事,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就能得到群眾的信任和認可,就是百姓眼里的好干部。
(作者單位:四川省蒲江縣國土資源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