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鄉鎮出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特色小鎮”中,這讓我不禁思考,如何做才能讓特色小鎮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做到讓特色小鎮有“靈魂”呢?
其實,“特色小鎮”是一個具有明確的品牌定位、消費定位、產業定位、功能定位的“四位合一”特色文旅產的集合空間。更通俗一點說,小鎮的“特色”在于:除了一定容量和特色的新興產業,背后更有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結合現實,卻又直奔未來的新希望。只有抓住“文化”這一壓艙石,才能打造好“小鎮符號”,進而讓小鎮擁有“靈魂”。
中國特色小鎮建設是當代中國文化的一種進步,是一種生長、一種發育。在當下特色小鎮建設熱浪撲面而來之時,我們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尊重當地特色鄉情,尊重文化演進規律,切實保持文化定力,堅守鄉土文化的本真,把握好文化復興的方向,才能做好特色小鎮。
文化定力作用于山水,彰顯特色。有品味的地方需要定力,有歷史的地方需要挖掘,有文化的地方需要傳承,自然與人文需要高度融合,歷史與現代應交相輝映,寧靜而不浮躁,精致而不做作,一切自然,一切依然。
文化定力塑造生活定力,化人和民。“古之樂兮,所以化人;今之樂兮,亦以和民。”“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構成也是一種重要體征。“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的功能及其效益體現出文人學士“達則兼濟”的政治抱負。由此觀之,人們早已熟知文化之“化人”“和民”的功能。“文化定力”有助于塑造生活定力,內化為吸引力,讓更多的人才流入“特色小鎮”,進一步推動特色小鎮的發展。
其實縱觀城市持續發展,成為繁榮大城歷史名城,原因眾多,但有幾條是不能少的,需要穩定的生態環境,不能壞了天地水,需要基礎性的協調的服務和治理,讓人方便宜居。需要自由的文化和生活定理,讓人民能夠融入其中。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的要求。“定力”的本義是能夠克制物欲誘惑的堅固理念和堅強意志。同理,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也同樣需要“文化定力”,“文化定力”猶如“壓艙之石”,給予小鎮建設以定力,防止其走偏。猶如風中船帆,這樣子小鎮的特色建設就有了方向,不會迷失。
不忘本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特色小鎮只有依托,特色地理環境、特色人文環境等因素,才能打造出具有特色產業定位、獨特品牌文化、區域特色旅游、民俗社區功能等獨具風格的開發項目。把特色小鎮建設、旅游發展、文化產業三者相結合,小城鎮建設才大有可為。如此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大有重要意義。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山有水有人文,讓人愿意留下來創業和生活的特色小鎮才是好的特色小鎮。要深挖、延伸、融合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牽強附會,真正產生疊加效應、推進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路居鎮中壩社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