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該方案指出,從今年秋季起到2020年將面向社會公開招募一批優秀退休教師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講學。(7月23日《中國青年報》)
“銀齡講學計劃”是一項于教師個人和鄉村教育皆為有利的舉措。
從教師個人方面看:退休教師經驗豐富、威望高,充分發揮余熱將是全社會難得的財富。筆者是一個即將退休的中學高級教師,聽到這個消息,頓時為之一振:好,退休老師還有機會繼續為教育做貢獻了。雖然從教近四十年,其間經歷了許多的艱難困苦和曲折挫折,然而臨近退休時,還是不由自主地萌生一股濃濃的不舍。一來,四十年的教壇生涯,自己早已熟稔了教育規律,掌握了教學方法,自己的生活已與學校、學生完全融為一體了,一朝分離必然會感到生生剝離之痛;二來,夕陽臨近,每個人無一例外會產生一種無奈、恐慌和焦慮,人人皆會向往“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作為一名退休教師,只要身體允許,能重返講臺可以說一件最快樂的事情,重執教鞭,讓老年生活更具意義,讓夕陽更紅更璀璨,了地詮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師德精神。
從教育方面來看:如今城鄉教育發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現象,特別是受城鎮化、二孩政策等影響,農村學校缺編現象仍然嚴重。偏僻的農村學校 “引不進、留不住人”的情況較為突出,只有靠一些代課教師維持教學秩序,教育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差距越拉越大。要想破解這種困局,只靠這些地區自身內在的力量是很難做到的,必須在充分發掘自有潛力,不斷激發內部活力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外援”,通過外部“輸血”的方式改變這些地區教育“貧血”的狀況。教學工作不同于一般體力勞動,教師的教學能力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反而會隨著經驗的積淀與學識的積累而不斷提升。而 “銀齡講學計劃”,招募優秀的退休教師支教無疑是種“教育輸血”的有效途徑,可以說這是一種“雙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不少地方,教師交流輪崗和農村支教計劃都流于形式,基本沒有發揮多少實際的效果,但愿“銀齡講學計劃”不要步其后塵。因此,這一計劃需要更加科學和細致的操作細則,要讓這些“銀齡老師“能夠真正融入當地的鄉村教育中去,能夠給鄉村教育帶去一片清風,一股熱情,一份激勵。另外,根據方案,我國將在2018年至2020年招募1萬名銀齡講學教師,我國有近3千個縣,每個縣只能分到3個講學教師,這對于鄉村教育發展無異于杯水車薪,很難泛起波瀾的。因此,筆者更希望“銀齡講學計劃”能夠來得擴大范圍:比如,把本地退休返教的老師也算入計劃內,把富有農村教學經驗且符合條件的一線教師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等,因為他們與城市那些校長、教研員和教師等相比,也許更了解農村教育的現狀,更能適應農村教育工作,所起的作用更好。
(作者簡介:林日新,湖南省武岡市灣頭鎮人,中學高級語文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