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崇仁,很多人都會想到麻雞。這也難怪,崇仁是中國麻雞之鄉,“崇仁麻雞”這一品牌聲名遠播。飼養麻雞,是當地農民的拿手好戲??h里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發展訂單農業,在3萬余名產業人員的帶動下,2017年幫助4035名貧困人口脫貧,幫助貧困戶增收1000元以上。(8月10日 人民網)
扶貧的過程中是“輸血式扶貧”和“造血式扶貧”共同施用的,不能僅僅用給錢、給物的辦法,也不能總是把事情甩給群眾去解決,只有實現兩者的統一,才能夠更好地走好扶貧之路。
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尤其要體現精準,這不僅僅是關系到一個地方扶貧成效的好壞,更關系到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而走特色產業之路,也是一個地方“走出去”的一個好的辦法,讓“品牌”帶來經濟價值。
發展特色產業要堅持因地制宜。崇仁縣的貧困村大多地處丘陵山區,發展農業產業是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正是有了這樣的條件,才能夠讓特色產業真的變成特色,變成貧困群眾的“搖錢樹”。
扶貧的過程中還需要用好扶貧合力。探索發展“龍頭企業+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家庭農場+貧困戶”等多元模式,通過為貧困戶提供良種配送、農資連鎖經營、新型農技、農業信息數據等服務,引導涉農企業以“傳幫帶”的方式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形成扶貧合力。通過資源的有效利用,讓特色產業變成卓有成效的扶貧產業,才能夠從根本上幫助貧困群眾擺脫貧困。
精準扶貧就是要扶到點子上,扶到群眾的心坎上,這樣的扶貧才能夠體現“精準”的要義,也能夠有實效,更能夠成為其他扶貧地點的“鏡子”,幫助更多的地方走好扶貧之路。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