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好老師”獎勵計劃頒獎典禮日前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10位從教30年以上并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獲評“四有好老師”啟功教師獎。組委會對每位獲獎教師重獎50萬元(稅前),會上同時揭曉了“四有好老師”公益行動獎的10個優秀團隊。(9月10日 人民網)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教師行業的真實寫照。點燃自己照亮別人,教師是學子們學習路上的“路燈”,默默照亮學子們前行的道路,“四有好老師”獎是對默默付出的教師們工作的肯定,也是勉勵。
本次獲獎的十位教師,都是長期堅守在基礎教育教學第一線、從教30年以上并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他們來自湖南、陜西、云南、甘肅、青海等地,半數以上都是中西部地區的鄉村教師。在幾十年的教育生涯里,他們用智慧和執著譜寫了一首首動人的教師贊歌,幫助天南地北的孩子們實現了奮翅高飛的愿望。
但在這些動人故事的背后,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鄉村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首先,缺乏足夠教師是鄉村學校最嚴重的的問題之一。在本次的獲獎人選中,不乏“一人撐起一座學校”的感人事跡,這也是目前很多偏遠山區學校的現狀。由于地區經濟落后、生活條件差、交通不便、收入不高等問題,自愿扎根鄉村教育的教育從業者寥寥無幾,一位老師負責所有年級、所有課程的報道層出不窮,有的學校甚至是在前任教師離任后,就很難找到繼任者,導致學生們不得不輟學或者是長途跋涉去其他學校就讀。
其次,師資力量薄弱也是鄉村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客觀問題。近年來,雖然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但是高等人才集中在大城市仍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教育行業中也是如此。在許多名校每年招聘教師時報名人數“井噴”情況下,不少地區的教育系統卻找不到足夠的教師,這導致當地教育局不得不放寬條件,招聘的老師良莠不齊,甚至在有的地區,老師在沒有獲得教師資格證的情況下都能上崗。這樣的結果是不少鄉村學校遑論素質教育,連基礎教育都很難與城市中小學的教學質量看齊,這也是當前城鄉教育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之一。
最后,某些地方政府在鄉村學校規劃中不斷變化的政策,也成為了鄉村教育發展的阻礙之一。一些教育局為了省事,在鄉村學校規劃中采用“一刀切”的辦法,強制取消了一些教學點,把該處的教師分配到其他學校,讓初中甚至是小學的學生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往返于上下學;有的地區只注重打造“名校”的招牌,不斷抽調優秀教師去當地龍頭學校任教,大大降低了其他學校的教學質量,家長們因此想盡辦法把孩子送進名校,其他學校的生源質量大打折扣,如此便形成了惡性循環;有的地區劃撥給各級學校的資金不均,鄉村學校能依靠老師們四處奔走苦苦支撐,這些都是擺在當前鄉村教育中的問題。
我們不能指責那些不愿“下鄉”的老師沒有奉獻精神,在“筑夢者”的使命之外,老師們也是普通人,也擔負著來著家庭和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要想讓基層留得住教師,就要解決當前鄉村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改變城鄉教育水平差距越來越大的局面,不但要提高鄉村教師的收入,更應該加緊完善配套的硬件條件,出臺一系列有利于鄉村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只有經濟搞上去了,鄉村學校才能真正留住教師、吸引教師。同時時代需要新型鄉村“筑夢者”,教師應該堅守自己的信念,有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心,成為專業素養過硬、甘于奉獻的教師,這樣才能成為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師資源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只有不斷完善教師工作環境和條件,才能讓教師成為這個時代“無后顧之憂”的“筑夢者”,培養出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助力。
(作者單位:瀘縣普仁公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