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吃拿卡要沒有了,但變相的刁難出現了;“人情”和“面子”的干擾少了,但不作為現象突出了;一些領導干部嘴上喊得響了,卻遲遲不見行動。凡此種種,直接損害了群眾的獲得感,也大大削弱了正風反腐帶來的正面效應。(2016年1月19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明顯成效,群眾對反腐敗的認同感和獲得感越來越高,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已基本形成,貪污受賄、吃拿卡要、亂作為的人少了,但不作為、慢作為,得過且過的太平官多了起來,這些官員當為而不為,嚴重損害群眾利益,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收受賄賂、吃拿卡要的行為是腐敗無疑,因為這種行為是將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自己撈取好處而損害多數人的利益。那種雖然沒有收受賄賂,也沒有吃拿卡要,但為官不履職盡責,不為群眾服務,不為一方發展出力,遇事推諉牛皮,沒有擔當,當只拿俸祿不做事的“太平官”,這種人使群眾辦事難于上青天,使一方經濟社會發展陷于停滯狀態,其后果與吃拿卡要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作為”還一大“好處”,就是不做錯事,當別人做事時,還可以評頭品足,指指點點。“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成為一些“不作為”官員的官場寶典,在反腐敗浪潮風起云涌的時候、在“全面從嚴”的環境中蟄伏下來,盡量不拋頭露面,盡量避免犯錯,表面一副老實慈善的面孔,時機一到,再興風作浪。誰知,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讓這些人打錯了如意算盤。
還一種“不作為”官員做事基本靠推,工作基本靠吹。那怕是自己份內工作,也要今天推明天,或者推給別人做,即使在上級三令五申,在群眾兩三請求下,不得不做點事情,但往往雷聲大,雨點小,又是錄像,又是記者到場,動靜整得很大,生怕別人不知道。
貪腐者伸手必被捉,懶政者的“不作為”也理應被問責。要解決干部當為而不為的問題,必須拿出懲戒貪腐的氣勢來,樹立無功便是過、不作為就是腐敗的觀念;必須健全選人用人機制,加大問責力度,讓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官員挑大梁;必須強化對瀆職失職案件的懲處力度,依紀依法嚴懲懶政不作為者。
作者地址:廣東深圳南山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