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也是為了體恤下屬,抱著僥幸心理才借考察之機增設公款旅游項目。這確實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違紀行為。既給單位造成了極壞影響,也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了不良后果。”杭州市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原主任徐磊提起這件事,至今還懊悔不已。(1月25日中國新聞網)
近年,在中央三令五申和輿論的不斷抨擊下,單純的公款旅游已有所收斂,但搭出差便車的公款旅游觸動并不大。 “體恤下屬”貌似是正當而合理的理由,其實質仍然只是“公款旅游”的幌子。
說一千道一萬,公款旅游歸根結底是一種作風疾病,背后是作風“任性”,需要用正風肅紀的“廉藥”來醫治。試想,拿著公款去游山玩水,不僅造成了大量財政資金的浪費,而且會在報銷發票、聯系旅社等環節次生貪污腐敗。此外,官員不掏腰包就縱情山水之間,人民群眾又會作何感想?因此,無論穿上什么馬甲,公款旅游都難掩其腐敗的本質,都只是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只會助長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只能疏遠干群關系。
雖然可能官員自我的詭辯是認為自己的行為那是“體恤下屬”的,當然無可厚非的就是,官員要與自己的下屬關系融洽才能夠推動工作開展,但是應該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夠越過底線,踐踏紅線。然而,這已觸碰了紀律的紅線,受到查處是咎由自取。
筆者認為,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只有時刻把紀律和規矩牢記在心,不斷匡正自身行為,才能讓“體恤下屬”等不再成為“四風”問題的借口,讓“變相公款旅游”喪失存在的土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