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知識分子回鄉為何愛唱衰農村?

[ 作者:追風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12 錄入:12 ]

農村真的衰敗了嗎?

近些年來,每到春節之際,與返鄉大潮相伴而生的往往是哀嘆農村衰敗、民風澆薄的聲音,可謂鋪天蓋地層出不窮,年年歲歲如此。乍看之下,還真以為中國農村到了破敗不堪無可救藥的地步。仔細審視這些文章,無論是第一人稱親身經歷,或第三人稱轉述,絕大多數論調相同,其“唱衰農村”的原因大概可分為四種:一是直觀上看,農村呈現破敗景象,道路不修、村容破落。二是農民入城務工而導致老弱婦孺留守,以及農村人在城市定居而出現村莊甚至農田荒廢的現象。三是原先淳美的民風民俗消失了,世道變壞人心不古。四是知識不再受尊重等。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聲音通常出現在網絡和非主流媒體上,與此同時,在官媒上農村呈現的往往是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鑒于網絡和非主流媒體傳播的廣泛性,及主流媒體在國人心中的特定形象,農村衰敗論廣泛傳播大行其道,盡管也曾出現微弱的反對聲音,但國人對農村的基本認識無疑是衰敗不堪的。

筆者生長于魯豫皖三省交界的河南農村,二十歲方離開家鄉赴外地求學,至今已十年,年年如候鳥般在家鄉與求學城市間往返,親眼看到這二十多年來豫東農村越來越好,對時下盛行的“農村衰敗論”實在不敢茍同。

以前的柏油路,主要在村與村之間的重要的交通線上,村莊內部甚至略微偏遠的村莊很少通柏油路,基本都是土路。而且,就是那些柏油路,使用不了幾年就破爛不堪,每逢雨雪就邊地泥濘。每次出門都為道路不暢而苦惱。近些年隨著水泥路的修建,道路狀況改善極大,而且基本覆蓋了大多數村莊,村與村之間、村莊內部都有便捷的水泥路。這在過去無法想象。近兩年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自來水的安裝、網絡的鋪修也在逐步進行,便利便捷可想而知。

最大的改變來自于村容。二十年前多數是磚瓦平房,少數甚至是茅草房,近些年隨著收入增加,村里的樓房如雨后春筍。在建的新房基本都是二層、三層小樓。當然,這實屬浪費,但絕不可謂村容破敗。在過去,私家汽車是農村人絕對不敢想象的,而近些年小汽車在農村已經不算“罕物”,少數人已經置備。除此之外,農村人的日常生活水平也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不用再廢話。

至于所謂的農村“空心化”,即青壯年外出務工,留有老弱婦孺在家里。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并不能據此而唱衰農村。在過去,社會流動性極差,整個國家經濟也不發達,農村人外出打工的機會極少,只能留在村里過窮苦的生活。但是我們要問一句,難道農村人留在家里受窮就是農村的繁榮嗎?因此,我覺得農村人外出導致的空心化是城鄉二元政策的苦果,農村人打工掙錢回來消費建設的還是農村。我們不能據此指責農村衰敗,更不應該站在虛偽的道德高地上進行指責。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致使部分村莊農田廢棄。衰敗論調中常見這樣的描述。豫東農村目前還很少這種現象,但在全國范圍內可能有些地區比較明顯。但我以為這只是事情的一面,不錯,荒村荒田是出現了,但與此同時,新的城鎮也出現了,農村人口不是平白消失了,而是轉移到城鎮了。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無疑會出現此廢彼興的現象,所謂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農村不荒廢,哪來的新型城鎮?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固然是農村荒廢了,但若考慮到農村人自己的感受,他們無疑是樂意進城的,樂意放棄農村落后的生活而定居城市的。依據旁觀者對農村一廂情愿的熱愛和想象而阻止農村人進城,這樣做真的好嗎?

大家印象中農村民風民俗也已變壞,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增加,現在農村的風俗反而是更好了。過去窮苦年代,雞毛蒜皮的利益大家都看在眼里,因此鄰里之間關系緊張,經常出現打架斗毆,甚至村莊之間械斗的現象。現如今,這些基本絕跡。“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因為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村人之間的關系遠較過去更為親善。而且,過去農村盛行的封建迷信近些年也基本消失。這些都被人們選擇性忽視。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傳播速度極大提升,農村中離婚率的上升、婚喪典禮及平時偶爾出現的色情表演等均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離婚率的上升,整個社會都如此,并不能以此苛責農村人。而且,據筆者在豫東農村的觀察,通常是實在過不下去了才離婚,迥異于那種視離婚為兒戲的不負責態度,因此反倒該視為正面的現象。而色情表演的偶然出現,原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這種色情表演非固定一地,多屬流竄“作案”。二十年前筆者尚年幼即聽聞當地有這種東西,因此不該視為近年才出現的現象。嚴格地說,色情這東西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人類的品質沒有飛躍式的提升,就會一直存在。我們不該僅憑自己對農村的純潔想象而大驚小怪于色情表演在農村的偶一出現。

2015年某大學社會學博士返回湖北老家,見聞所及傷悼農村衰敗,提出一個新的現象,就是所謂對知識的不尊重。這篇文章是在去年春節前后十分流行,獲得很多人的認同。但我以為這種看法存在認識誤區,實際上農村人從未真正尊重過知識,他們所尊重的是知識所代表的權力。在過去,社會流動性不高,體制僵化,農家人要想出頭幾乎只有讀書做官一條路。換句話說,在過去知識就是權力,有知識高學歷就可以在鄉村贏得衣錦還鄉的榮耀和前呼后擁,一個博士生回鄉是個很了不起的事。實質上,農村人尊重讀書人,是覺得他們日后有可能飛黃騰達做大官。但今天形勢變了,農村人改變命運的途徑增多了,不止讀書一條路,知識也就失去了先前獨有的魔力。農村人在家或在外做生意即可發財致富、改變社會地位、贏得尊重,自然不再像以前一樣對知識敬若神明,因而某些知識分子回鄉會因為自己沒有受到想象中的尊重和前呼后擁而懷有深深的失落感。不過,我覺得應該為此高興,應為此鼓掌,畢竟這表明農村真正地開始發展起來了,也有發展的途徑了,這個社會也更有活力了。

總而言之,目前盛行的衰敗論沒有反映農村的真實狀況,農村實際上是在發展進步。雖不能謂“衰敗論”全是杜撰,但實際上是帶著有色眼鏡看農村,遮蔽了農村的真實景象,沒有看到農村發展向上的一面。

這些顯見的事實,為何沒有獲得國人的采信呢?為什么衰敗論如此盛行?一方面,這與近年來流行的思潮有關,就是在哀嘆城市噪雜骯臟的同時把農村想象為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以寄托自己的理想或感情,一旦發現農村現實不如想象就認為是現在變壞了,先前還是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因此有意無意間希望農村保持著古樸原始的生態,而完全不顧及八億農村人的生活和感受。這種看法,尤其明顯的表現在對邊疆生活的想象上,充滿迥異于平常的“野趣”,呈現的是“奇怪”、古樸、原始的風土人情。而目前的人文景區多數也都打著原生態的招牌,力圖滿足大眾獵奇的胃口,實際上當地人民和政府清楚發展的緊迫性,不會為了滿足想象而保持落后的面貌,只是人工造假而已。實際上,大眾心中的古樸原始其實就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這點同樣適用在對農村的想象上。這種對邊疆的想象完全忽視了當地人民的感受,忽視了他們融入現代社會的渴望,而對農村的刻板想象則漠視農村人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和追求。

除此之外,還和這類作者的身份背景有關。網上流傳的這類文章的作者,大多數都是通過高考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有一定的學歷,在城市辛苦打拼,但又不能安身立命,因而心里對故鄉懷有過分美好的向往,作為心底的寄托。這種美化與現代傳媒、文藝作品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包括流行歌曲、電視劇、電影、小說等等,近一二十年來對“故鄉”、“家”有一種過分的美化和渲染,這些在城市打拼的大學生們受此影響太多,對農村反而十分生疏,將過去當成黃金時代。這有點類似于儒家將三代當理想之世,都是一種有意無意的建構和塑造。

拋開爭論,若問農村人對于鄉村變化的感受,他們肯定覺得變好了,幾乎沒有人持衰敗的看法。現在不僅生活富足,而且改變命運的手段遠較過去為多。無論是外出打工,還是在家做生意,機會都非常多。如此明顯的事實,都被大眾所忽視。仔細想來,這也是很無奈的事。農村人沒有發言權,處于失語狀態,反而致使真相被埋沒。歷史上更多此類情況。歷史學家所進行的下層研究,尤其明清和近代的鄉村研究,發言和記錄的都是鄉紳,有自己獨特的道德立場,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的真相呢,很值得懷疑。

社會是否在進步,一個重要的指標是看體制是否自由有彈性,給普通人開放較大的上升空間。現在中國,遠較三十年前更為開放,人們改變命運的手段也遠較過去為多,農村人也是如此。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乱码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馆 |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网 | 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频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