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故鄉得了什么“病”?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23 錄入:12 ]

每到春節,就會有相似的段子開始流傳:北上廣寫字樓里的Linda、Mary、Justin擠上火車,陸陸續續回到東北、回到福建、回到廣西,名字又變成了桂芳、二餅、狗剩。

今年,隨著自媒體的發展,今年的返鄉筆記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回鄉的Linda、Mary、Justin紛紛寫起了返鄉筆記,刷爆了社交媒體平臺,也產生了大量的話題。其中,有白描式的“返鄉日記”,作者更多的時候陷入了“鄉愁”,也有人以旁觀的角度,研究審視自己的故鄉。梳理這些返鄉筆記發現:雖然返鄉人的故鄉天南海北,千差萬別,但是關于故鄉禮俗秩序的消失、春節賭局的盛行、天價婚姻的重擔等現象,成為了他們筆下重復出現的一個又一個細節。

>牌桌上的村莊

江西省萍鄉市政協辦公室副主任漆宇晴,春節期間發表了一篇名為《一位80后干部的回鄉隨筆》的文章,描述了作者春節回鄉看到的賭博和鄉親風物變遷,引起網絡熱議,文章寫道:

春節牌局“辛苦一年痛快幾天”年輕人怎么說“不”?

初三早上,村南頭老遠的就傳來打架的吵鬧。一打聽,原來兩夫妻在浙江辛辛苦苦打工一年,老公甚至還差點被機器吃掉了一根手指,好不容易攢下四萬塊錢回家過年。結果回到村里后兩個人第一天晚上就在隔壁鄰居家打牌輸掉了4000塊。輸錢后兩夫妻都很沮喪,但第二天上午,卻又繼續雙雙上了牌桌,想想打工掙錢的辛苦,兩個人都,鉚足了勁要將頭天輸掉的錢贏回來。就這樣,八天之后,四萬塊錢竟然輸掉了三萬!看著僅剩的一萬塊血汗錢,兩夫妻你責怪我不該下那么大的注,我責怪你一開始就不該與人賭博,就這么著在大年初三的早上吵得全村人都知道了。但是吵又有什么用呢?輸掉的血汗錢終歸已經輸掉了,旁觀的村民們僅僅嘆息兩聲運氣不好罷了。

年味變了,賭博蠶食鄉村

現在村子里已經與過去不同了。很長一個時期,新春里連續十天半月拜年、串門、互吃“春飯”,是鄉村里普遍的風景,它甚至承載了或淡或濃的鄉情味和禮儀。但現在,從大年初一的中午開始,村子里就基本不見拜年的人走動了。取而代之的熱鬧場面,出現在了村頭村尾幾個小店里。那里聚集了成堆的青年人中年人,他們吵吵嚷嚷,擠在三四張簡陋的牌桌前,下注,掀牌,并不掩上門,也不回避別人。

這樣的情景肯定不是突然出現的,它有個緩慢蠶食村莊里家家戶戶教育子弟“不許沾染哪怕最微小的賭博”家訓的過程。

至于賭博的花樣,也層出不窮,麻將算是最文明的玩法了,“滾筒”、“煎雞蛋”、“斗牛”……等等只要是外面流行了的赤裸裸的賭博方式,很快就能在這個山村里的牌桌上看見。

看快樂大本營“買特碼”

除了打牌之類的賭博,更大的賭博心理如瘟疫一樣蔓延著整個村莊。那就是地下六合彩,我們這里的人稱呼為“買碼”。

這種號稱來自香港的六合彩好多年前曾經瘋狂過,后來被打擊了一段時間,似乎已經被壓下了。但最近有一次回鄉多住了幾天,才知道在我出生的山村以及附近大多數村子里,買碼依舊非常猖獗。他們近乎瘋狂地關注著快樂大本營,看里面的主持人說了什么話語走了幾步臺階出現了什么動物;他們近乎癡迷地相信碼報,破譯著里面暗示的點點蛛絲馬跡。談論碼報里那些謎語般的口訣甚至都已經成了買碼者的一種日常行為。很多家庭主婦,從上午開始就琢磨著當天晚上會出什么“特碼”。有幾次回家,我都被鄰居拉著幫他們猜碼報上的謎語。碼報上似乎在故意泄露天機,將類似五言詩一樣的點撥說得似是而非。我分析過幾次,幾乎十二生肖都能在這短短的幾十個字中找到影子。

>半熟悉的社會人民日報:尷尬的是找不到更好替代

過年回農村老家,一個感覺越來越明顯,除了麻將和打牌,很難將一年到頭外出打拼、只在春節短暫歸家的游子攏到一起。尷尬的是,這種“交際方式”,即便在親朋好友之間也似乎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式。出現這種現象,微觀上講,是農村內部的經濟權力發生了轉移,年輕人更多成為家庭決策和社會交際的代表。從同一個地方走出去的人,相互間依然熟悉,情感眷戀還在,但大家最重要的資源不在村里,利益關聯弱化了,心理距離拉大了,做事方式也不一樣了。春節匆匆回鄉找不到原來的感覺,只好采取打麻將等便于群體參與、能維持共同體形式,卻缺少深入情感分享的交流方式。

如果說,以前的鄉土社會是熟人社會,今天的農村用“半熟人社會”來形容可能更合適。如今,農村大量中青年外出務工經商,只在回鄉、過年時短暫的互相凝眸,不僅在經濟方面失去共振,也帶來了溝通障礙,讓達成集體共識的窗口期變得更短。

其實,不論城鄉,無論社會朝哪個方向轉型,都需要為人們的行動建立一些“可靠的路標”,重建一個共同的社會心理基礎:規則和制度不只是向熟人允諾的,也預設了那些同在一片藍天下陌生人的存在。

>似是而非的故鄉

現象1原有的禮俗秩序在消逝

最先引爆話題的,莫過于網帖《上海女孩跟男友回農村過年,見第一頓飯后想分手》。帖子一出,便引爆了網友熱議,故鄉、鄉村展現出不同的面貌,也為返鄉客提供了抒發感慨的契機。把上海姑娘嚇住的,可能不僅僅只是一頓飯,而是和這頓飯相配套的一切:破敗的房屋,試圖說普通話卻露出蹩腳鄉音的父母,無法忍受的衛生條件等等。

《財經》雜志的記者高勝科在返鄉日記《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提到,“田園故鄉不止是在生病,而是有關于忠孝道義的一切倫理氣息”的消逝。文章提到一個細節:“2016年春節,在家里的老人們生不如死、正遭活罪之時,幾個農家婦人在密謀著一場向外省遠征的組團‘約炮’:通過微信,她們在陌生的群里與自稱‘很有錢’的外地人夸夸其談”。也正是因為這幾句話,網絡媒體在轉載這篇稿件時修改了標題,《東北村婦謀劃組團約炮》。這個有標題黨嫌疑的標題,成功地抓住了受眾的眼球,繼而引發話題。

現象2天價婚姻成家庭重擔

在安徽淮北做了三年村官的祝文就提到,在農村,彩禮已經成了家庭重負。“在皖北,彩禮低于六萬者很少,外加建房、酒席等一系列花銷,娶親的成本,大概不低于25萬。”

家在安徽亳州的博士生張雪霖也提到了農村的天價婚姻,“兩三年前我的堂弟和表弟結婚彩禮為10萬到12萬,今年的行情已經普遍漲到15萬到16萬。而最近家鄉口耳相傳的就是一個彩禮要20萬的故事,家鄉的父母們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而現在女孩相親找對象的標準,從過去兄弟多、家族大變成了現在的獨子、有錢、父母年輕健在。

過去村民追求多子多福,兄弟多家族大,沒人敢欺負,而現在變成“生兩個兒子哭一場”。

媒體人程明盛在《被婚姻圍困的鄉村》一文中,也有相關的描述,“為一條出村路和通戶路呼號多年的家鄉,正在婚姻大路上鋪張著,以金錢堆砌的婚姻墻,將貧寒之家阻擋在婚姻大門之外,將鄉村圍困成婚姻孤島。”

現象3網吧游戲成集體娛樂

網友@韋物主義就描述,三四線城鎮中,娛樂設施匱乏,對于現在的青少年來說,麻將和KTV等娛樂方式對他們吸引力已經有限,但電子競技游戲正成為10~20歲青少年的集體娛樂方式。這使得三四線城鎮網吧體驗越來越好。

此外,三四線城市的青年,其生活壓力沒有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重,反而擁有更多可支配的資金。這種環境下,最開始爆發的是小城鎮電商。

據阿里2014年報告顯示,有的三四線城鎮人均網購額度和次數是超越一線城市的,三四線城市也逐漸成為互聯網消費的主力市場。綜合《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華西都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福利 | 久久9国产影视大全99久 | 中文有码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 亚洲天堂在线看片 | 亚洲国产无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