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開始上學,就很少再回到那個我記憶里的鄉村。記憶里,離家很近的地方,那里有座大山,叫南山;記憶里,回家的那條路盡頭是條河,叫申河;記憶里,旁邊的空宅子里種滿了槐樹,一到開花的時候,我會爬上去,幫我阿姆折槐花;記憶里,沒有地方比它更美......
人是奇怪的動物,在年少時,總向往著遠方的風景,總想著能有一天離開家,而且離得越遠越好,仿佛只有這樣才意味著自我的獨立。等到在異地想起家時,才會理解那個年邁的村莊,沉淀下來的都是悠久的韻味。
春天的時候,村里有所小學,種滿了桃樹,小孩子下了課嘰嘰喳喳的奔跑在學校的各個角落里,和著春天的生機,仿佛這是一個被世人遺忘了的世外花源。5月份槐花開了,左鄰右舍的大娘嬸嬸還會一塊兒帶著自家的調皮娃去折槐花,看誰家籃子里的槐花最多最好。
夏天到了的時候,從小長在小河邊上的調皮鬼門便找到了最好的去處,帶著家里的大黃狗,一塊去游個來回,既解了暑氣,回家的時候偶爾還會帶著戰利品(貝殼、螃蟹)向媽媽炫耀。
在我看來,秋天是鄉下最美的時候,不僅風景美,莊子里頭人人心里也都是開心的。莊稼瓜果正是收獲的好時節,金黃的莊稼點綴著萬里河山,仿若萬里黃錦鋪到云端了似的。
還有還有,南飛的雁群落在黃昏的天邊,無論從哪里看都是令人心醉的場面。
到了冬天,沒有霧霾的鄉村才是真正的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不是高樓大廈、不是柏油公路,不是紅燈酒綠、不是喧囂不止,只有一派寧靜、祥和。
其實,最美的風景說的可能會有點過,可是只要心在那里,可能你就會覺得那里是你看過最美的景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公眾平臺“101農資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