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荊州公安縣30多名計生工作者前往縣計生局要求維權,引起了廣泛關注,媒體報道說,因鄉鎮機構改革,這些計生人員的事業編制被取消,他們自稱工資待遇太低,社會撫養費不再按比例返還鄉鎮等。
客觀地說,面對計生干部稱自己成為“棄子和路人”的聲訴,聽著實在讓人覺得楚楚可憐,但是不同于其他維權群體輿論對之的同情,這次對計生干部的維權輿論顯得頗為苛刻。據報道,公安縣計生局一位局長提到,此前“為了調動鄉鎮計生干部工作的積極性”,社會撫養費會按照一定比例給予“返還”鄉鎮,但從2015年起,返還機制取消,“他們現在一分錢也拿不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計生干部的收入,讓他們“心理有些不平衡”。由此看,輿論的苛刻、計生干部的“委屈”都集中在社會撫養費上。
社會撫養費的征收一直飽受輿論爭議,甚至可以說,積累了一部分民間怨氣。很多人到現在都搞不清楚社會撫養費究竟是個什么費用,絕多數民眾對社會撫養費的心理認知等同于超生罰款。百度百科對其是這樣解釋的:社會撫養費是指為調節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環境,適當補償政府的社會事業公共投入的經費,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費用。粗疏來講,你的超生將會“額外”占用政府對于醫療,教育等社會公共資源的投入,故要向政府繳納相應的“補貼”,從而使政府再反哺公共資源。
當然,這項政策的出臺有著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框架。我國一胎政策的理論基點在于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將會占用大量的資源環境,并嚴重制約國家的經濟發展??陀^而言,依照當時的國情看,此項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民眾也默默接納了征收社會撫養費的合理性。
從部分放開二胎開始,全國提出再生育申請的夫婦不及預期的一半。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年輕人觀念的轉變,使得人們對二胎并不熱衷?,F在也有能力提供思想證實人口不是影響資源環境的主因,人口突破資源環境承受力的擔憂當屬杞人憂天。在民眾對二胎譜系認知越來越清晰的情況下,對其相附屬的曖昧難明的社會撫養費自然引起爭議。
依據相應法規,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征收額度是按照超生胎次、收入等情況來定。但在實際情況中,并沒有嚴格按照此標準。2013年8月,河南西平縣一場意在清查黨員干部職工違法生育情況的活動引發輿論質疑,被認為借機“斂財”,彌補財政不足;2013年9月,審計署分別通報了重慶、甘肅、等省市45個縣的社會撫養費審計結果。初步統計,45縣向征收單位和計生部門違規撥付的社會撫養費,總金額約達16.27億元。
這些案例共同揭露出社會撫養費征收的亂象:收費標準含糊多變;按照政府部門制定的指標來征收社會撫養費、而不是根據實際情況;費用去向不明等等??偟氖崂恚鐣狃B費用的亂象突出表現為兩大問題:1、征收標準不統一,隨意性過大;2、征收費用不透明,去向成“謎”,而這兩種問題的共同“聯結點”為巨額的利益。
不過,2014年,衛計委發布《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條例(送審稿)》起草說明,要求落實收支兩條線,確保全額上繳國庫。《條例(送審稿)》進一步明確,社會撫養費上繳國庫后,不得返還或者變相返還征收機關。同時強調計劃生育工作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財政予以保障,不得與社會撫養費征收數額掛鉤。2015年“二孩”全面開放以后,生育二孩已經合法,這就意味著“超生群體”比例大大下降,社會撫養費的大部分征收對象已經合法,反哺計生機構的社會撫養費難以為繼,基層計生工作遭遇更加顯著的沖擊。
新的人口政策下,社會撫養費必然收入銳減,其相關征收也會更趨標準透明,計生干部原從中的“食利”必然受到沖擊,這其實是對一直以來計生罰款扭曲的努力矯正。在此大形勢下,計生干部仍想拿回社會撫養費“曖昧難明”征收狀態下的“福利”,必定不會受到多數民眾支持。
中國鄉村發現轉自:深圳晚報 2016-06-0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