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州、縣、鄉4級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選派干部,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37257名隊員進駐4277個貧困村。近4萬干部駐村扶貧,如此規模的干部隊伍,應該建立怎樣的考評體系?針對“掛名式”幫扶、“走讀式”駐村,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強化管理?召回制度如何綜合考量,平衡獎與懲的關系?(《人民網》,8月30日)
近日,云南省嚴查脫貧攻堅,對“掛名式”幫扶、“走讀式”駐村干部進行了強力召回。眾所周知,2020年,我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脫貧攻堅戰就成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俗話說得好“黨員就是為人民當家作主,公務員理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身為黨員的公務員,我們更應該替處于“水深火熱”的窮苦百姓做主,通過產業扶貧、異地搬遷、低保兜底、醫療救助、重建幫扶等方式,讓百姓脫離貧苦,過上好日子。
可“掛名式”幫扶、“走讀式”駐村的干部,就是典型的畫餅充饑,掛羊頭賣狗肉。既不能落到實處,實實在在的幫扶百姓,又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黨員的形象。與其大張旗鼓的“掛名”,不如走村入戶了解實情。對于百姓而言,致貧的原因無非是因病因禍或者無勞動力。只要抓住了 “致貧”的根源,那因地制宜的“扶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扶貧政策落到實處,嚴懲“走讀式”幫扶。對于幫扶干部,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到位情況、工作態度、辦事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一方面,可以形成長效機制,鞭策慵懶懈怠的干部;另一方面,健全了相關的脫貧幫扶制度,對干部進行量化考核有據可依。
對于“走讀式”幫扶,可以實行“末位淘汰”制度。對于那些不作為不想為的干部,脫貧攻堅就只是一句口號,領導檢查時裝模作樣“喊喊”,領導一走自己也拍拍屁股走人。與其將權利交與不作為的人,不如交給想干事的人。脫貧攻堅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應落地生根。要想徹底擺脫貧困,低保兜底只是一種手段,產業扶貧才是長遠之道。
作者單位:綿陽市安州區區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