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天的一個星期天,為了給孩子養的蠶寶寶找吃的,我去了一趟西安玉祥門里的西倉巷,這里雖在城區,卻保持著每周四、周日開集的傳統,賣的東西從水果蔬菜到生活日用再到花鳥魚蟲,林林總總,十分繁雜,肯定有賣桑葉的。恰逢周日開集,一去市集就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熙熙攘攘,惚若回到了鄉間的集市。這些天一直在思考農村電商的事情,見些場景,思緒瞬間又飛出去老遠,不覺聯想起幾個問題來。
為什么在城里還存在著這樣傳統形式的市集?可直觀地歸結為“二老”因素:一個是老城區,沒有改造,多少年一直保持著窄街小巷的風貌,如果要是新城區,肯定陷入街寬無市的尷尬,實際上各地新修的仿古街區,也在刻意營造窄街小巷的場景以增加人氣;二是老人多,大體上城市與農村類似,也在出現空心化趨勢,年輕人搬到新區的多,而老年人留守老城區的多,而老人又大部分曾經是農村人,所以對于逛集有著深厚的感情,正好又有大量的閑暇時間,樂此不疲。
為什么這樣傳統的市集還這么紅火?大體有三個看得見的原因:一個是定期開集,人流量大,商家多,商品豐富還便宜,像10元的泳衣、20元的運動服等低價商品不少,款式是老了些,對老年人來說問題倒不大,價格很有吸引力;第二個是與老年人普遍節儉的消費習慣相匹配,看一眼來市集的人群,基本上是銀發一族,供給與需求契合度高;第三個是滿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一定每人都要買東西,有的老人轉了大前天,買幾根蔥一小塊豆腐,甚至還有空手而歸的,主要是感受一下熱鬧的氣氛,看東西,散心慌,找鄉愁,其樂融融。
為什么市集上的東西這么便宜?一像唯品會,尾貨商品不少,自然便宜,有的已經在商場當尾貨處理過了,依然沒有銷售掉,到這里再試試,有一點價格就賣,而一些老人就在這里掃尾貨;二像聚劃算,趁著人多,活動大促,低價銷售,掙個吆喝,好多水果和食品都是可以現場品嘗的;三像“雙11”,每逢開集,“流量”大增,拉低生意成本,完全可以薄利多銷,如我在微信上發了春筍2。5元一斤的照片后,馬上就有朋友大呼便宜。如果再從市集的角度反觀電商,則電商零售也像市集,甚至一些農村電商就借用了市集的形式,比如樂村淘平臺的“樂六集”活動,就是為農民創造了一個每周六的網上趕集。更重要的是,市集體現了電商的去中間化特征,好多農產品是整車運來的,甚至連批發市場也沒有進,更沒有經過層層批發,也沒有門店租金,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降低了綜合成本,所以新鮮還便宜。
市集帶給電商那些思考?我想至少有四個方面:
首先,必須正視線上線下的差異。購物的事,絕對不是買東西那么簡單,還要享受一種感覺,欣賞琳瑯滿目的商品就是一種感覺,在線下還可以摸、嘗、試,而線上則看圖、讀文、查評價,以不同的方式,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即提高顧客的體驗感。還有,在生鮮電商方面,尤其要注重向線下學習,其新鮮、快捷、低成本的優勢依然突出。像這個市集上的農產品,可能只經過了農戶(基地)——販運者——城市經銷商三個環節,甚至有的經銷商就是城郊的農民,所有的中間環節都省了;但一般的生鮮電商要經過農戶(基地)——買手選擇——干線運輸——倉儲保鮮——二次分揀——快遞到戶等環節,明顯多了環節,肯定要增加時間和運營成本,也會增加損耗,自然要貴一些。如何減少環節,降低成本,是生鮮電商的當務之急,而不是想法提高客單價的“單相思”,矛盾的破解要在供給側多做文章。
其次,走差異化的道路。市集固然令人羨慕,但電商特別是生鮮電商斷然沒有必要紅眼或者替代之,因為銀發一族要成為“剁手黨”的機率是很低的,而要讓年輕人耐著性子去市集上晃晃悠悠浪費半天時間,他們大多是不肯的。線上線下各有優缺點,各自的目標客戶不同,完全可以實現差異化發展。但有些時候,電商的定位還不如市集,市集還知道就是服務老年人,經濟實惠,新鮮便宜就好;而電商有的定位十分寬泛,運營粗糙,只好賠本還賺不來吆喝,都大數據時代了,還好意思繼續盲人摸象?
再次,在供應鏈上下功夫。多一個環節就是增加一層成本,電商如果自己成為又一個中間環節,那么注定將被革命或被拋棄。為什么超市的菜沒有菜市場新鮮,就是因為多了環節。至于生鮮電商更要命,一旦進了自己的倉儲,批發進來,零售出去,更是成本激增,損耗更會相應增加。同時,源頭的采購是要害,如果產品出了問題,再好的營銷也白搭,再考慮到農產品的非標準性、自然性,則供應鏈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到了今天這個年代,還幻想著批發市場拿點貨,回來包裝一下再網上賣出去,已經很難了。
第四,農村電商可以借鑒市集模式。農村人沒有城里人那樣急躁,三天網購的東西不到就急不可耐,而農村住戶又分散,訂單零零星星,物流配送很不經濟,所以農村電商絕對不可以套用城市和工業電商模式,要在和農村現實結合的路子上多趟一趟。比如前面說樂村淘借鑒了市集模式,推出“樂六集”;而今年阿里巴巴、京東等平臺搞的春耕節也收效良好;下一步農產品上行同樣可以給城里人搞出網上市集來,因為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櫻桃就是五六月,杏子時間更短,過季不候;再比如說武功縣結合文化下鄉,推出了電商納涼晚會,在夏天辦晚會的過程中推廣農村電商,等等。農村電商的內涵可以現代些,理念也要新,但落地的方法還是可以傳統一些的。
現在大家對農村電商擔憂很多,我倒不悲觀,因為才開始,也隨時在調整。我反倒是對這城里的市集表示擔憂,一旦拆遷改造,這樣的街區可能就成為歷史了,而那些老人依然很難轉化為電商的有效客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魏延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