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扶貧辦新聞發言人、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表示,有的地方出現了另一個傾向,不是想花大功夫來幫助窮人靠自己的努力脫貧,而是算一算大概給他補到多少錢就可以脫貧了。“我們擔心他們一保了之、一脫了之,再也不幫助他們了。”(2016年10月13日)
黨的十八屆五中會會以來,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一些地方在開展扶貧工作中,找不到脫貧的切入點,脫貧措施治標不治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找準致貧原因,喜歡搞“一錘子買賣”,認為脫貧攻堅就是節日慰問,就是給款給物,就是施舍,就是實施基礎設施建設。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須要有超強的毅力,有必勝的信心,有切實可行的脫貧措施。誠然,對于那些因病、因殘等原因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確實需要低保政策兜底,需要民政部門和社會的救濟,但對于那些有發展潛力的貧困戶,就要培養他們勤勞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幫助他們出謀劃策,制定脫貧計劃,發展生產,如果不加區分地按照脫貧標準給錢給物,貧困戶依然沒找到發展生產的路子,錢用完了便又貧困了,這種曇花一現式的扶貧怎能撥掉窮根?怎能確保貧困戶不返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脫貧攻堅中之所以出現這種給錢了事的“一錘子買賣”現象,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些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中急功近利,把脫貧攻堅當成“運動”來抓,一轟而起,速戰速決,大有在某個早晨就完成脫貧工作之勢。是由于一些黨員干部存在不正確的政績觀,把脫貧成績當成功勞去顯擺,當成上爬的階梯。是由于一些黨員干部存在官僚主義和享樂主義,喜歡呆在機關,不與貧困群眾接觸,不盡心盡力地為貧困戶脫貧拱頂路子,定措施,在脫貧攻堅中圖完成任務了事。
如何才能使扶貧工作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筆者認為,除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強化對脫貧工作的督查,做好精準脫貧外,不妨引入脫貧終身責任制,同時,這種責任制不管你調到哪里,升到哪一級都始終如影隨同,使那些喜好給錢了事,搞“一錘子買賣”的人失去蒙混過關的幻想,一心一意將精力投入到扶貧工作中去(羊熊)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高燈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