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至2013年期間,趙涌濤利用擔任樂至縣縣長、縣委書記,簡陽市市委書記,資陽市副市長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工程項目建設、企業搬遷、工作調動等方面謀取利益(正義網 2016年12月13日)
幾年前,趙涌濤的名字前面有著一長串的職務:“縣長、縣委書記、市委書記”。無論哪一個職務都是令人稱羨的。可是,也就是這樣一個“響當當”的人物卻過不了“廉政關”,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工程項目建設、企業搬遷、工作調動等方面謀取利益,最終變成了人人唾棄的“階下囚”。
是什么讓一個佼佼者開始迷失方向?是權力的任性、是金錢的誘惑、是價值觀的偏向,這一系列的錯誤選擇讓趙涌濤成了“奴隸”。
客觀來說,趙涌濤本來可以是國家的棟梁。如果他堅持初心,在工作上想的是如何為老百姓辦實事、思的是如何為國家做貢獻,那么他仍然是黨和國家培育的“人才”,仍然會是家人的“頂梁柱”。但是,他卻“想當官”更想“發財”。就是在這種“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錯誤價值觀導向下,走上了歧途。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大學時說過:當官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當官。當官和發財是魚和熊掌,并不可兼得。若是違背這個自然原理,就會做出背棄黨、背棄國家、背棄人民的壞事,終究也會事與愿違,辜負人民的信任。
可能有人會說,古語也說“三年清知府大,十萬雪花銀”。也許,在那個年代,法治觀念不深入、法制體系不健全,這樣的現象時有發生。但是,在現代,人人都要做守法的公民、干部更要懂紀,這樣的想法絕對不能成立,這樣的做法也絕對不能容忍。自十八大以來,反腐不是一陣風,力度不減,僅2013一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就接受信訪舉報195.0萬件(次),初步核實處置反映問題線索19.7萬件,立案17.2萬件,結案17.3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8.2萬人。這刷新的數據就是實例,告誡所有干部“當官不要想發財、發財不要當干部”。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干部要想過“廉潔關”就要潔身自好、守住底線,堅持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凈之地不去,謹記: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