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誰來治愈鄉村的“社會環境”

[ 作者:晨曦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23 錄入:16 ]

近年來,從鄉村傳來的另一類信息卻令人倍感困惑和震驚——空巢老人不堪抑郁,留守學童服毒自殺,反目鄉鄰拔刀相向,大齡男性青年報復社會,還有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被傷害后,因泄憤而遷怒于家人造成血案……或許這一起起悲劇性事件只是一些極端的事例,但是它們牽連著的鄉村農民心理健康和精神疾患。

緣何一向平和寧靜的鄉村生活突然激起如此躁動的波瀾?首先,貧富分化的鴻溝深了。告別了當年吃“大鍋飯”時共同守窮的日子,今天的農民心氣高了,門路廣了,出去打工經商辦廠的,在村開農家樂當農場主做新網農的,家家都有不一樣的光景。一些政府補貼的項目、社會資源的分配和福利政策的實惠,往往被各種各樣的“強人”“能人”搶占攫取,收入的急劇分化就發生在村民的眼皮底下自家的屋檐旁邊,村莊的天平傾倒了,鄰里的和諧打破了。那些困難戶,在貧困化的同時承受著邊緣化帶來的生活和心理的雙重沖擊。其次,家庭結構的框架散了。年輕力壯的農民背井離鄉涌向外面的世界,去尋找謀生的天地和致富的機會,把家庭留給了孤老的父母和孱弱的孩兒,空巢老人們艱難地撐起重擔,勞作于田間地頭,照料著孫子孫女,留守孩子們度過的多是一個個灰色的童年。再次,鄉土社會的紐帶斷了。市場經濟的利益原則、交換關系和來自城市文明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浸潤到農民日常的社會關系和文化生活之中。人情關系逐漸利益化,社會關系逐漸陌生化。

當下的鄉村,在市場化和城市化的雙重推力中正經歷著深刻的社會轉型。廣闊的原野上升騰起嶄新的希望和無限的生機,也衍生出種種原子化、陌生化甚至叢林化現象。農民從中體驗到的,既有欣喜和期盼,也有迷惘和苦悶。社會已經開始警醒,發出聲聲呼吁:建立心理咨詢,開展社會關愛,拓展志愿服務,改善鄉村治理……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長順物業公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高清在线电影 |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 中国Av免费在线 | 色久悠悠五月婷婷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