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一個總人數27人的扶貧辦,其中11名干部把手伸向了扶貧資金,總額達到387萬余元。本屬于扶貧的資金,卻“扶”了扶貧干部,使人震驚,令人發指。
扶貧辦主任簡光綠等11人,先后以“工作經費”、“好處費”等形式,撈取巨額扶貧資金進入個人腰包,這些貪官雖然已經受到了黨紀、政紀和法律的嚴厲制裁,但縱觀這一個窩案,他留給我們的警示是監管不力,制度不健全,依然存在一部分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告誡我們的是: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全面從嚴治黨的核心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同時發揮兩個主體責任效應,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筑牢制度籠子,扎緊制度口子,堅守制度底線,增強理想信念。只有這樣人民才相信黨、擁護黨、依賴黨。
扶貧資金一分不少進入需要扶持人群的口袋,救命錢才能真正“救命”。核心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陽光下的科學制度,首先是公平公開,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堅決堵死暗箱操作;再者是受扶單位、個人、家庭真實信息要公開,符合受扶條件,受扶要求是基礎,在此基礎上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黨委、紀委要充分發揮兩個職能作用,對扶貧資金的流向要全程跟蹤監督。對不符合受扶的單位、個人、家庭要及時取締資格,追回款物,對左手拿錢,右手給好處費的單位個人公開向社會曝光,按照相關規定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扶貧單位對于大額扶貧資金的審查權不能“一審終審”,要探索建立大額扶貧資金款物“一審多審”,這樣才能從中發現那些做假賬,報假資料,開銀行假證明者無縫可鉆,也才能堵死那些別有用心者的暗通款曲。
取締單位小金庫,國家也早有明文規定,貴州省侗族縣為什么還有小金庫存在?監督缺失,檢查取締不到位,走過場,流于形式,才使扶貧辦副主任羅厚剛、雷飛、紀檢組長吳本松,原副主任田維寬和原紀檢組長柏先杰分別從中順利分得了“救命”錢。
時下,脫貧攻堅工作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脫貧攻堅涉及到大量的資金和物資,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反思貴州侗族縣這一扶貧窩案帶給我們的警示和深刻思考,從中汲取深刻的教訓。同時對扶貧工作在制度上,資金監管上有更高的,更科學透明的要求。對扶貧工作者進行反復的理想信念教育,查漏補缺、再添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履職盡責。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