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我國農產品供求關系出現結構性失衡

[ 作者:敖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18 錄入:吳玲香 ]

—— 從供給側入手推動農業改革

近日,王志剛代表、李成貴委員和霍學喜委員來到中國經濟網,暢談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期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為此,“2016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中經兩會之夜”特別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霍學喜討論了如何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過去我國農業發展更多關注的是生產環節,例如,產量的高低、品種的選育等。王志剛代表認為,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關注的重點發生了變化,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對農業生產提出要求,比如更加關注消費者的口味變化、健康需求、興趣愛好、飲食習慣等等。這就要求農業生產不僅解決吃飽的問題,更要滿足人們的中高端飲食需求。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很多問題。李成貴委員說:“我們的農產品供求出現一種失衡,一方面進口很多農產品,特別是需要進口大量的大豆;另一方面有些農產品出現了過剩,比如玉米,目前玉米的庫存在3億噸左右,一年的需求約為2億噸多一點。這就導致玉米價格持續下跌。”由此可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倒逼出來的。

近年來,農產品生產成本持續高漲,導致絕大多數國內農產品價格都高于進口價格。霍學喜委員說,價格問題也是推動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原因。要調整農產品供需、價格等方面出現的不平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重大。王志剛代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中長期的過程,不能僅僅著眼于眼前,還要著眼于未來,這就需要我們作出科學的規劃。”

李成貴委員說:“如今,我們玉米產量持續提高,而且還進口了一些替代品,造成了玉米庫存較大。與此同時,我國的大豆產量持續下滑,需要大量進口。因此需要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強大豆的科研,提高種植大豆的收益。”

除了種植結構的調整和生產技術的創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必須立足于一系列的創新才能實現。霍學喜委員說,第一要繼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快速發展;第二要圍繞農業產業鏈進行集成創新,要加快創新農業商業模式;第三,要建立起調控有度、市場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AV网址入口 | 中文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 五月天亚洲综合在线 |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制服 | 天天躁日日躁永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