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三農問題:尊重規律與過度創新水火不容

[ 作者:農地圈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6 錄入:吳玲香 ]

農地圈最近從市場上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農業創新,結合這么多年的農業實踐,隱隱感覺到一個問題,農業過度創新是個好現象嗎?

有些東西是穩定不變的,不隨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些就是規律。違反規律的“創新”往往是制造災難。

當然,不是一些人故意制造災難,是他們不知道啥是規律,或許自以為掌握了規律,實際上他所認識的并非是事物的規律。

一、農業生產有哪些規律?

農業生產要遵守很多規律,經濟的、生物的、自然的、社會的、文化的,僅僅用某一個單一視角看待農業都可能是片面的。

農業上還有另外一個規律,從世界范圍內,都難以找到靠農業能夠致富的案例,發達國家都要給規模化農業予以大量補貼。這無不印證著一個規律,農業是個經濟效益很低的第一產業,如果單從經濟效益而言,遠低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這是規律,同時也是國家土地用途管制有效的必要條件。

因此,農地圈對于市場上種種吹噓農業即將成為暴利行業或者過度忽悠老百姓這么創新那么創新的企業,一直很鄙視。企業當然要盈利,但還要具備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不能為了企業的短期利益就依靠那點知識優勢去忽悠農民。畢竟,巨大的知識偏差使得農民很容易被欺騙和被唬住。

中國的三農問題,當然要追求效率,但不能只追求效率,因為國內的三農問題有其特殊性,農業對農民和農村而言,并非僅僅是個職業而已,還意味著保障、穩定等更多的意義。

30多年前的包產到戶之所以爆發出巨大能量,啟動并推動中國改革和快速發展,迅速解決了由饑餓到溫飽的轉變,到底是啥原因,是什么東西帶來了如此巨大的力量?換句話說,小崗村的改革本質的經驗到底是啥?不同學科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共識的,就是解決了“農民為自己勞動”的問題。農業的特點決定了只有自己給自己勞動,才能獲得最高的勞動效率。這是小崗村給我們留下的一條發展農業的最為寶貴的經驗。

二、家庭經營已經過時了?

遺憾的是,受亂七八糟的理論的干擾,今天的小崗村可能已經改變和放棄了這一規律性的寶貴財富,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這一經驗的財富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戶經營確實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人開始懷疑家庭經營是否過時了,甚至開始指責分田到戶是錯誤的,還列舉了走集體化道路共同富裕的案例來否定家庭經營。

有這種說法和認知的人,請回答農地圈一個問題:請你在全世界找個不依靠補貼單靠集體化種糧食發財致富的典型出來走兩步?如果你覺得能找出來,建議你還是在去當地實地調研后再仔細研究研究。

但是農地圈在任何地方找到發財致富的個體工商戶。因為,事實上那些富裕的“集體”,是通過發展工商業而走向富裕道路的,而不是大家在一起種玉米和小麥。而以小崗村為代表的農戶之所以其收入長期得不到改善,是因為他們長期堅持了種地,種地是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而自己得不到好處的職業。也就是經濟學家講的外部性問題。這是農業與工業性質不同而決定的,并非集體或個體的區別。

三、農業改革必須堅持的一條底線就是堅持農民自己為自己勞動

那么如何解決農戶經營的問題,使農業走向可持續發展,又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呢?規律只有一個,道路可以有多條。這個規律就是堅持農戶經營這條底線,讓農民自己為自己勞動。

為此,中央政府堅持了一條穩定承包關系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從承包關系15年不變,到30年不變,再到長久不變。為了長久不變還實施了為農民確權辦證的工作。其目的在于穩定農民對耕地的權利,在此基礎上使種地的人安心種地,不用擔心的你的土地被人隨意侵權。已經進入城市或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本著自愿的原則,退出或流轉土地給種地的人,這樣就實現了家庭經營的規?;醇彝マr場。家庭農場作為以家庭勞動力為主要勞動力的經營單位,依然遵從了農民為自己勞動的規律,因此是農業發展的理想趨勢。

四、三農市場上出現改革雜音和偽創新!

然而堅持農戶經營這條底線這一正確道路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干擾,很多地方的農業已經誤入歧途。

一是一些所謂學者,不知道從哪里學來的一些理論,在農業上大談發財之道,鼓動資本承包土地試圖發財,結果當然是到處碰壁,繼而搞非農化,坑害農民和社會。

另外一些基層干部,總想著自己操縱土地,發明了把土地收回集體,靠年年發包的辦法獲得“集體”收益,直到由于農業效益低發包不出去了,或者土地被非農化了,企業破產倒閉為止。

當然還有一些官員與資本勾結起來圈地,以所謂“現代農業”的名義,套取國家補貼,試圖改變土地用途搞地產,當這一條路受阻時,就出現了政府大量補貼制造規?;牡氐慕Y果。這種現象各個地區隨處可見。

當然,還有媒體的推波助瀾,制造農業發財的謊言,把個別案例當普遍事實來宣傳,把資本的掠奪性經營和不可持續農業當成現代農業典型來宣傳,也嚴重誤導了人們對農業的認識,客觀上欺騙了投資者和創業者。

有人問,農業發展有新的規律嗎?農地圈認為:沒有新的規律,人們對固有的農業規律尚缺乏認識,甚至在不知道啥是農業的前提下大搞創新,失敗和荒唐是必然的。

五、家庭經營有十大好處無可取代!

家庭農場是農戶經營的必然選擇。家庭農場有十大好處:

l 有利于提高勞動效率高。農民自己為自己勞動,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責任心;

l 有利于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家庭農場的規模就是適度規模。即下限為生計標準,上限為家庭勞動力現有技術水平隨能及的最大規模;

l 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和社會地位。實現農民的穩定、充分就業;

l 有利于長期投入。承包關系長久不變,可以繼承、轉讓、退出,權益不受侵擾,有長久的經營預期;

l 有利于耕地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l 有利于優秀農業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l 有利于農業科技的運用;

l 有利于農業組織的形成;

l 有利于國家識別和有效支持農業;

l 有利于國家的農業安全。

有農業常識的人都能理解這些優點,不再贅述。

六、土地流轉速度和流轉率絕非反映農業現代性的指標,過度干預會引發社會問題

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耕地從哪里來?

耕地從放棄農業的農戶那里流轉而來。有些人進城工作了,無力顧及農業,就要把地流轉給種地的人,讓種地的人種更多的地。

這個過程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要試圖在一個早晨就讓土地流轉完畢。

土地流轉速度和流轉率不能反映農業現代性的指標,人為推動的流轉速度只是引發社會問題的指標。

耕地有兩大功能:對國家和社會而言,耕地具有農業安全的功能,因此,要保護耕地紅線,要規定耕地的用途,要劃定基本農田,要實行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農業生產不是靠所謂市場可以調節的。

對農民而言,耕地是農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實現農民就業、收入、維持生活的基本條件,只要農民沒有得到完善的社會保障,耕地就不能被剝奪。在沒有完善保障的情況下,無論以什么理由或什么條件迫使農民放棄土地,都是對農民的犯罪,都是直接制造社會問題。那些給予了高額補償的失地農民,充其量不過是失去社會生活的有錢的窮人。

同時,也要看到,那些已經具備了完善社會保障條件的人,就應該無償地退出,至少是低價轉讓出土地,供農民長期使用。那些鼓吹農地的財產性收入,主張靠高地租讓農民受益的口號和做法,實質上傷害農民的根本利益,傷害國家的農業安全,也傷害了農業投資者。因為實際上沒有哪個主體可以從中受益。今年的規模經營退租現象已經使該問題逐漸暴露。

最后農地圈想說的一句話:把土地還給農民,沒有農民的農業是危險的和不可持續的農業,至少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農業。工業方式的規模農業或許是當代文化下的必然趨勢,但絕不是理想結果和必然選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頭條(頭條號 農地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第一影院中文字幕 | 先锋成在线人资源视频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 | 青青青青久久综合色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四色综合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