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以效率低下的零散農戶為主體的中國農業正在迎來現代化的黎明。
20世紀80年代人民公社解體后,中國實行包產到戶,由村委會將土地使用權分配給農民。平均每戶獲得0.6公頃耕地,相當于日本的1/4左右。此后,中國農業長期處于效率低下、難以盈利的狀態。
但隨著少子老齡化和人口流向城市,截至2014年,中國的農業勞動力在10年間減少了1.2億人,相當于全部農業人口的1/3脫離了農業。
農地的流轉也在加強。2014年流向大規模農業組織的農地同比增長18%,達到約2700萬公頃,占中國全部農地的10%。
中國政府2014年實施了確定農戶土地使用權的農地登記制度,使農地租賃更加方便,推動了農業經營進一步規模化。
參考閱讀:全球農機廠商盯著中國市場。2015年中國的農機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4%,約為4386億元,是日本的8倍,超過美國(約2525億元)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此外,中國還面臨國內糧食穩定供應的問題。大米、小麥和玉米等主要作物的2014年產量約為6億噸,同比僅增加0.8%。預計到2020年,糧食需求將增加至7億噸。
自2007年谷物價格出現暴漲以后,中國政府多次采取提高采購價格等手段,鼓勵農戶擴大生產。但自2012年前后起,谷物的政府采購價超過進口價格,進口谷物正在增加。
目前,大米的進口量達到10年前的5倍,大豆也增至2.7倍。如果中國農業不能引進機械實現規模化、提高生產效率,中國的糧食進口擴大可能對全球市場造成影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日經中文網2016/08/3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