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互聯網潮流,風起云涌,各行各業因“互聯網+”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變化。有業內人士指出,單純就農業領域而言,實事求是地講,契合度其實遠不如其他行業,互聯網滲透率還不到1%。但廣闊天地的農業領域,恰恰需要互聯網從思維到表現形式的助推。互聯網進入農業領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在全面推進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無論是資本還是創業者都將目標集中在了此前電商從未涉足的農業地區。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務院扶貧辦已經與蘇寧云商集團、京東集團簽訂了相關協議,推進電商在貧困縣的布局。
去年普遍被業界定義為農村電商發展的元年,但是隨著政策的推進,很多問題也浮出水面。農村電商人才的缺失、物流鏈的不完善以及融合程度較淺被普遍認為是制約著農村電商發展的三道難關。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為當下眾多電商企業徘徊在農村領域外的一道難題。
“三農一直是國家關心的頭等大事。每年的一號文件黨和政府都是關心三農的。國家領導人反復強調,中國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農業農民的問題。去年以來,很多巨大的制度紅利釋放,包括互聯網+政策鼓勵,農村集體用地的有序流轉政策,用電商改變農業等都在表明國家鼓勵電商企業進駐農村地區。”社員網CEO景崗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上文中所提到的問題,景崗認為都是短暫的現象,而且是可以解決的。
他分析指出:“如果說城市互聯網是2.0,農業互聯網就只是0.1,1.0都沒到。我發現城市的大量互聯網人士不了解農業,而農業從業者又對互聯網也是頗感無助,無從下手,這兩方面的矛盾,導致農業和互聯網還是‘兩層皮’,進而影響融合程度。”
“我們村里也有很多企業的宣傳標語,講電商的好處,但是我們完全不懂這些東西,每一年都是跟著市場走,城里什么緊俏我們就賣什么,電商那些操作我和家里人都不會,父母也覺得還是賺到手里的錢踏實。”北京市朝陽區某農貿市場的蔬菜攤主小劉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小劉一家不是個例,他們村雖然很多人都會上網,但電商對于他們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匯。
“作為農村電商平臺,想要真正地可持續發展就要搭建起城市和農村信息的橋梁,構筑服務農戶的農業互聯網生態平臺,讓電商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生根發芽,扎根農村。”景崗補充道。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農村電商作為新興事物,其發展必然面臨著眾多問題,人才、物流以及融合程度這三點在曾經城市電商的起步階段也曾出現過,但是隨著認知程度的提高,這三道難關將迎刃而解,通過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化解農村電商面臨的問題,才應當是各大企業需要研究的方向,也是發展農村經濟實現農村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產經新聞2016-09-2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