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申請三部委的國家級特色小鎮,到各省市自己打造的形形色色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熱成為熱詞。但是,相關專家建議,一片特色小鎮熱中,三部委倡導的建制鎮的特色小鎮和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鎮是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各地一定要因地制宜,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頂層設計。千萬不能邯鄲學步,盲目跟風。
建制鎮特色小鎮旨在解決就地城鎮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以下簡稱三部委)所開展的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中明確要求:特色小鎮原則上為建制鎮(縣城關鎮除外),優先選擇全國重點鎮。規定了三部委特色小鎮具有的行政區劃屬性,也就是說倡導的是建制鎮模式的特色小鎮。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系副主任張楊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部委倡導的建制鎮特色小鎮本質是為了解決就地城鎮化的問題。
張楊指出,在倡導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城市群建設空間里,存在著大量中小城鎮,其中小城鎮的發展問題也一直棘手。特色小鎮正好作為解決縮小城鄉差異,就地城鎮化、新型城鎮化一個抓手。
三部委建制鎮模式的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中,明確要求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要做到小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同步協調,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突出。
同時要求特色小鎮要同時補齊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等三塊短板,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服務。比如自來水符合衛生標準,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達標排放,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做到公共服務設施完善,教育、醫療、文化、商業等服務覆蓋農村地區。
三部委提出的特色小鎮依托于建制鎮,而浙江絕大多數特色小鎮的地域范圍“非鎮非區”,既不是建制鎮,也不是產業園區。
雖然三部委此次要求各地申報建設特色小鎮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之前浙江特色小鎮的成功。但是國家文件出臺后,不少地區卻對浙江經驗盲目“頂禮膜拜”,有的甚至直接生搬硬套。張楊認為,這其實就是犯了“邯鄲學步”的毛病。
不能盲目攀比浙江式特色小鎮
的確,特色小鎮的概念是浙江省在2015年4月最早提出的。浙江省在《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特色小鎮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區別于行政區劃單元和產業園區。也就是說,嚴格區別于三部委申報要求中的建制鎮要求。
浙江省明確要求產業上要聚焦七大萬億產業及歷史經典產業,將各小鎮圍繞單個產業打造完整產業生態圈,培育行業冠軍。
從文件表述上看,浙江省一級層面的特色小鎮的關鍵是要“經濟轉型升級和統籌城鄉”,通過發展附加值高、生態環保的新產業,促進轉型,制造增量;而國家層面的關鍵是通過培育和發展特色小鎮、小城鎮、特色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
再從主導的單位來看,浙江省特色小鎮是浙江省發改委主導,國家級別的特色小鎮的牽頭單位是住建部等三部委。由此可推斷,國家層面特色小鎮肩負的是城鎮化的建設意圖和使命。
張楊表示,從空間上可以看出,三部委提出的國家級特色小鎮更多是關注城市圈、衛星城對農村腹地的輻射。這和浙江的特色小鎮為了解決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盤活存量用地是有本質區別的。
而在實踐中,浙江的特色小鎮相對比較靈活,既可以出現在城市空間內部,也可以出現在城市郊區、城鄉結合部。
中國城鄉統籌科學發展工程辦公室常務主任陳運高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為主力的行政建制鎮類小鎮和各地涌現的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項目類小鎮,建設中的兩種形態,各有優勢,各有所長,不能混為一談。
從目前各地的實踐來看,對特色小鎮的理解,以上兩者均有。部分省份以浙江省的模式及要求為范本,做一定改進后,制定出自己的建設標準及要求。
特色小鎮千萬不能學走樣了
張楊認為,各地在對特色小鎮的強烈熱衷中更要冷思考,不能“搞運動”。千萬不能盲目跟風,學走樣了。
浙江類型的特色小鎮雖然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照搬浙江云棲小鎮、莫干山小鎮。正是為了解決過去產業集群“塊狀經濟帶”的資源浪費、低效等問題,浙江的特色小鎮才得以出現。
浙江特色小鎮的出現有其特定的區域和時代背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浙江區域獨具特色的特色產業“塊狀經濟帶”孕育了眾多生產專業化的中小企業、發達的專業市場和獨特的商業人文環境。
浙江各地集聚的數十萬中小企業,已形成以特色產品為龍頭、以專業化分工為紐帶、以中低收入消費群為主要市場的地方生產體系,以及為之配套的社會服務體系,構筑起專業化產業區。
張楊建議,各地特色小鎮建設一定要從鎮情出發,因地制宜,做好頂層設計,避免再出現過去一些產業園區變成“鬼城”的現象。浙江經驗中,過去位于城市邊緣、城鄉結合部的產業園區正是通過挖潛,提質增效才得以成功轉變為產城融合的特色小鎮。
陳運高指出,許多具有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等條件好的特色傳統大型產業園區,可以轉化為產鎮融合的特色小鎮。比如原來的江蘇宜興環科園集聚了幾千家環保產業企業,現在轉為以園帶鎮、產鎮融合的環科小鎮。
張楊警示,目前在被地產企業、PPP等利益群體的熱炒之下,特色小鎮建設很容易出現泡沫。而其他地區尤其西部欠發達地區,如果想學習浙江等地經驗與模式,必須首先了解自身經濟資源稟賦。西部特色小鎮的建設,要摸清鎮情。依靠自己的資源比較優勢,找對特色產業,先在配套基礎設施、人才、資金、土地等方面重點扶持引導,再擇機選擇借鑒經驗,不能一刀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企業報》 2016-11-2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