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民生三問:浙江鄉村分類的垃圾都去哪了?

[ 作者:王慧敏?方敏?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1-03 錄入:吳玲香 ]

在浙江鄉村,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外開鮮花

垃圾咋分類 村村都知道(民生三問)

到浙江的鄉村四處走走,發現垃圾的分類處理做得很有效。安吉縣上堡村村民黃愛珍告訴記者:我們這里,人人都知道垃圾要分類。

一問:如何教村民分辨垃圾類別?

按照可爛的廚余垃圾和不可爛的其它垃圾分類

想起2013年推行垃圾分類的通知剛下發的情形,東陽市瑣園村黨支部書記嚴紅星說:大家都滿腦子疑惑,村民這么多年的習慣能改得了?

但基層各種創造性的土方法,愣是將這件事做成了。

農村老人和婦女多,文化水平不高,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嚴紅星想出了個法子:按照可爛的廚余垃圾和不可爛的其它垃圾分類。這個分法通俗易懂,村民們一下子就掌握了。

垃圾分類,誰當領頭羊?走進東陽市東雅村,村委會門前的告示欄給出了答案:村里每個黨員按就親、就近的原則聯系510戶農戶,引導、監督他們開展垃圾分類。鎮、村干部還組成了垃圾分類指導組督查組,進門入戶垃圾、查垃圾。東陽市農辦負責人曹正標說。

為了燒旺垃圾分類這把火,不少鄉鎮還請來外援:婦聯、團委、工會等團體定期舉辦活動,組織年輕干部和成員進村入戶,一邊幫農戶清理雜物,一邊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衢州,在垃圾袋上做起了文章。走進龍游縣賀田村,記者發現垃圾桶里的垃圾袋都印著兩個代碼。老支書勞光榮解釋:一級代碼表示衛生責任區,二級代碼表示戶主代碼。袋子有了身份證,誰亂扔就可以查到。

諸暨市還為落實垃圾分類上了三重保險。根據戶集、村收、鎮處理的流程,每天凌晨4點,陶朱街道聯合村村民毛校良會開著垃圾車去村子收垃圾。他在收集前會對垃圾進行一次分揀,而在他之前的第一道分揀由農戶完成。垃圾清運到鎮里后,鎮清運員會第三次分揀,確保垃圾精準分類。

幾年來,浙江各地多種方法齊上陣,使得垃圾分類從最初的別扭事,變成了村民的好習慣。

二問:分類后的垃圾去了哪里?

大部分變成有機肥料,其它的被回收或焚燒處理

走進東陽市湖溪鎮有機垃圾集中處理站,記者見到可腐爛的垃圾被投入了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備中。通過粉碎、添加菌種、加熱發酵等程序后,一個個呈塊狀的有機肥料就出現了。

杭州的測試中心檢測過,這些有機肥有機質的含量比傳統堆肥要高。曹正標說,農村生活垃圾中大部分是有機垃圾,加工后就能變成肥料。分揀越精,產出的肥料質量就越高,這也是對垃圾精細化分揀的原因。

因為質量高且價格相對低廉,這些肥料目前已被不少農戶訂購,剩余的則作為開展垃圾分類的獎勵,贈送給了農戶。這樣,垃圾減量化、資源化便落到了實處。

并非所有的村子都能采用湖溪鎮這種模式。浙江省農辦社會發展處處長邵晨曲說,湖溪鎮人口密集、垃圾較多,鎮里有一定經濟能力購買機器進行機械化快速成肥處理。另外一些經濟實力較弱的村子,因地制宜采取了其它處理方式。

走進諸暨市趙家鎮大柳仙村,村民魏燕江正將會爛的垃圾倒進一個太陽能生態處理池。我們鎮主要實行太陽能堆肥站模式,能產出很多沼氣,用著也很方便。魏燕江說。

在趙家鎮更為偏遠的宣家山村,村民多有堆肥習慣,諸暨市則推行波卡西堆肥模式(通過厭氧發酵來分解廚余垃圾的方法)。戶分、村收、就地處置,讓村民自家堆肥自家用,大大減少了運輸等處理環節。

通過3年持續推進,浙江目前采用機器堆肥設施處理的村有1324個,微生物發酵快速成肥設施處理的省級試點村達到380個。

對不可腐爛的垃圾,記者跟隨諸暨市農辦副主任蔡建根,來到了浬浦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塑料等不可腐爛的垃圾一部分被回收公司回收,剩余的都被填入焚燒爐內。爐里提前加入了烘干預處理設備,使得垃圾焚燒效率達99.9%,剩余爐渣還可成為空心磚的原料。蔡建根說。

三問:怎么讓好做法長效化?

政策頂層設計、配套資金支持、村民參與缺一不可

習慣成自然。現在垃圾分類人人都能做到。從城里回村的人都說,衛生比城里的小區一點都不差。嚴紅星說,以垃圾分類為主的村莊整治工作,成為最受農民歡迎、也讓農民最為受益的一件實事。

百姓對垃圾分類工作肯定的背后,是浙江完備的頂層設計、各級政府配套的資金支持以及所有村民親身參與的共同結果。

早在13年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即做出決策: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從2014年至今,浙江已出臺《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和《浙江省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等政策,對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提出要求,同時編制完成了《浙江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和《浙江省生活垃圾分類五年行動規劃》。

政策既定,配套資金也相繼到位。目前,浙江各級財政每年投入資金44億元,配置農村垃圾中轉站近3000個,垃圾車6.7萬臺,全省農村保潔員13萬人。浙江省農辦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為了爭取更多資金投入,各地頻出奇招:在永康市,有的鄉村采取與有車、有勞動力的農戶簽訂垃圾清理和運輸承包合同的方法,吸引民間資本投入農村環境整治;在杭州桐廬縣,通過對全縣146個資源化利用站生產的垃圾有機肥統一管理,生產世外桃源牌垃圾有機肥每年的效益有600多萬元,成為支持垃圾分類工作的一筆重要收入。

垃圾分類離不開群眾廣泛參與。浙江各級政府組織婦聯、團委、工會等團體進村入戶做宣講,考核評出農戶紅黑榜,高分農戶掛三星級示范戶牌,垃圾分類可換取生活用品……一系列宣傳、引導、獎勵機制把農戶充分發動了起來。

現在,浙江村莊里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室外臟亂差的景象已經很難見到,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外開鮮花成了浙江農村的新寫照。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2017010204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免费 | 日本永久免费Aⅴ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视频国产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视频 |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精品久久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在线观看 |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