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農業部:強化7大重點區域環境治理,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的決策部署,切實加強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依據《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2014—2018年)》《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年)》等規劃,農業部印發《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
一、總體思路
1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降低利用強度、改善產地環境、發展綠色產品為目標,突出加強重要資源保護,強化重點區域環境治理,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農業,努力把過高的資源利用強度降下來,把農業面源污染加重的趨勢緩下來,推動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2基本原則
3保護目標
通過5年努力,實現農業資源永續利用水平明顯提升,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取得積極進展,農業生態功能得到改善恢復,農業綠色化發展取得重要進展。
二、重點任務
01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
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開展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廣深耕深松、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機質,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恢復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構建養分健康循環通道。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減緩黑土層流失,繼續推進南方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到“十三五”末,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8億畝,耕地質量平均提升0.5個等級以上。
02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
深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引導農民施用有機肥、種植綠肥、沼渣沼液還田等方式減少化肥使用。繼續實施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高效現代植保機械。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獸藥,規范抗菌藥使用,嚴厲打擊養殖環節濫用獸藥行為。到“十三五”末,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努力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
03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加快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處理,支持建設規模化養殖場糞便處理利用設施和區域集中收集處理中心,推廣污水減量、厭氧發酵、糞便堆肥等生態化治理模式,建設覆蓋全鏈條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實施秸稈機械還田、腐熟還田、青黃貯飼料化、食用菌基料化利用,實施秸稈氣化、固化成型、材料化致密成型等項目,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一批廢舊地膜回收網點和加工廠,推廣生產和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上的地膜,探索地膜使用量控制機制。
04推廣高效節水農業模式
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加大糧食主產區、嚴重缺水區和生態脆弱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力度,推廣工程節水和農藝節水措施,完善農田灌排基礎設施,推廣微噴、滴灌、水肥一體等高效節水灌溉設備,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改良耕作制度,推廣耐旱低耗水農作物。在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繼續開展耕地輪作休耕試點,在半干旱、半濕潤偏旱區以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為核心,建設降水高效利用設施,開展糧草輪作,推進種養結合。
05強化退化草原治理修復
組織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草原治理和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啟動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圍欄封育和補播改良退化沙化草原,全面推進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實,實施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保護和恢復草原生態。加快推動草牧業發展方式轉變,改善牧區基礎設施條件,促進草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到“十三五”末,全國天然草原年鮮草總產量達10.5億噸,改良天然草原9億畝,人工種草保留面積達4.5億畝。草原自然保護區內有代表性的草原類型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06養護漁業資源環境
實施海洋捕撈漁民減船轉產,到“十三五”末,壓減全國海洋捕撈機動漁船數量2萬艘、功率150萬千瓦。加強漁業資源調查和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繼續推進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場建設。開展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瀕危物種救護中心以及遺傳基因庫建設,研究建立黃河禁漁制度,進一步完善海洋伏季休漁和珠江禁漁制度,探索在長江干流和重要水域推行全流域禁捕,以加強對重要漁業資源和珍稀瀕危物種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漁業水域的保護,減緩水生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大力推進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推進開展水產養殖面源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壓減高污染養殖產能。
07加強外來生物入侵防控
開展外來入侵生物綜合防控,重點以薇甘菊、黃頂菊、福壽螺、水花生等重大農業外來入侵物種為對象,建立農業外來入侵生物監測預警體系、風險性分析和遠程診斷系統,建設綜合防治和利用示范基地,推廣生物防治、人工和機械防治、化學防治技術,建設外來入侵生物天敵繁育基地,有效遏制重大外來入侵生物的擴散和蔓延。
08實施農業濕地保護修復
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推進農業濕地保護修復,加強國家級水生生物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加強長江流域、黃河沿線、東北濕地及云貴高原濕地等區域濕地保護,綜合修復生物多樣性單一、生態功能下降的濕地。通過污染清理、自然濕地岸線維護、河湖水系連通、植被恢復等手段,逐步恢復農業濕地生態功能,維持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力爭到“十三五”末,現有農業濕地面積不萎縮,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三、重點區域
四、重點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農富通(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