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4.0是指將數字化農業設備與環保理念相結合的一種概念。據歐盟農業機械產業部報道,數字化將推動傳統農業的發展。近日,專注于農業數字化領域的365FarmNet網站編制并公布了《農業4.0白皮書》。
農業4.0白皮書是各方參與人的研討下形成的,包括學術專家、行業專家與政策制定者等。所謂數字化,是將傳統農業設備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方式。
歐盟農業與農村發展部專員菲爾霍根認為,與歐盟其他政策和基金協同運作的共同農業政策(CAP)至此才把農業創新與數字化放在了首要地位。因為它不僅要保證農民的市場競爭力并能持續盈利,還要保護珍貴的自然環境,同時能夠實現歐盟的氣候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歐洲農業機械網(CEMA)秘書長Ulrich Adam認為,如果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從農業4.0中獲利,那我們就亟需一種方法,在可行范圍內將農業設備引入數字時代。
白皮書提到,隨著全球農產品的需求增長,數字化的發展需要加快提上日程,這種增長從根本說是由全球人口的增長所拉動的。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將在2050年超過97億,在2100年超過112億。
數字化過程中的困難
數字化意味著機會。白皮書指出,數字化農業設備并不普及,并不是每個人都能了解它的有利之處,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分地相信該項技術。
文件中還提到,在過去的30年里,拖拉機的平均使用年限穩定增長,這一方面是設備制造工藝提高的結果,同時也是因為設備的價格越來越高從而質量也越來越好(從50000到500000歐元)。在2012年,德國拖拉機的平均使用年限是27.5年。目前來看,大量仍在使用的傳統拖拉機技術較為落后,不能支持網絡,將給數字化的普及帶來許多困難。
相關知識的缺乏
目前數字化普及的阻力來自于農民,白皮書提到這是由于農民的老齡化致使難以接受新技術所導致的。對于農民而言,數字化將為農民提供便利而非負擔,因此農民應當接受數字化而非抵觸。農村地區接受數字化技術相對困難。白皮書強調,農村有限的信號和網絡電話成為一項制約因素。農業的數字化還會面臨法律不確定性。農業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會產生海量的運營數據,這些數據現行法律并不予以保護。KTBL首席執行官馬丁博士認為,許多農民擔心數據泄露會讓他們的生意受損。
實際上理清收集到的原始數據本身也是一項難題,為了能發揮這些數據的作用,應當建立一個中央數據庫將數據收錄其中,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解釋。大多數數字化的產品都是相對獨立的,相互之間并不容易進行整合,解決的途徑就是產品的標準化以及找到產品間的接口。
數字化農業的重點在哪?
整合數據可以提高賬目統計的準確性,提升交易效率。白皮書中提到合理的賬目統計是企業納稅的重要基石,以此實現節省貨幣成本。除了節省貨幣成本外,還存在節省時間成本的可能,農民要確保他們產品的去向,同時也要獲悉他們所使用的化肥與農藥的詳細信息。Kunisch認為自動化技術意味著生產管理者不再需要做一些重復性的工作,比如手動輸入一些不重要的數據。白皮書中還提到,數字化數據的收集可以增加透明度。
模擬設備的技術途徑
白皮書中提到,目前歐洲急需一種技術途徑可以使傳統的農業設備順利融入數字化技術。其中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建立藍牙“信標”,或者說是傳送器,這種裝置可以把農業設備的數據傳送到客戶端進行處理。另一種解決方案就是把GPS定位系統安裝到農業設備上來收集數據。
無線射頻識別(RFID)被用于探測家畜動態的自動送料機上,其系統讀取器則與其他IT裝置進行連接。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RFID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廣泛,目前被測試應用在谷物的進展跟蹤方面。
業內觀點
Yara化肥公司公共事務與行業關系部負責人Jean-Paul Beens認為,數字化無法在一夜之間實現,它是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數字化可以保證歐盟農民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市場競爭力,另外世界上其他地區同樣也在推廣這種技術。數字化技術意味著未來,年輕農民更容易接受這種技術。大數據下的數字化不應該是一種阻礙,各領域的專家會利用數字化得到更有價值的農業管理信息,因此應當尋求一切可能來縮短數字化的進程。
譯自:2017年3月【歐盟】歐盟動態網
編譯: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 李杰 張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