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與精準扶貧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 張玉香
建設美麗鄉村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大舉措,也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也承載了越來越多的功能,寄托了更多的希冀。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要把握好五個著力點。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立足長遠規劃,二是要以產業為依托,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與促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結合,三是要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加強人才培訓,四是要創新模式,謀求多元發展,五是要加強政策扶持,抓好示范帶動。
用媒體優勢助力美麗鄉村供給側改革
CCTV7農業節目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李永生
美麗中國,是環境之美、時代之美、生活之美、社會之美、百姓之美的總和。而廣袤的鄉村一直是我們發展的短板,沒有美麗鄉村,就不會有美麗中國。因此,要實現美麗中國的奮斗目標,就必須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我國有近70萬個行政村,這些村莊是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也正如此,連續多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無不把美麗鄉村建設提到戰略高度,無不把鄉村旅游當成實現農村強、富、美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國還有7017萬貧困人口,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精準扶貧可以說是任重道遠,也正如此,需要靠農業供給側改革來調結構、穩增長、惠民生。利用鄉村豐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地理優勢、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將鄉村旅游發展與扶貧開發有效結合起來,是精準扶貧的良好手段。鄉村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當前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精準扶貧關鍵在選準主導產業
農民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唐園結
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去年實現1240萬人脫貧,今年中央提出要再減貧1000萬人。從數量上看,似乎扶貧任務減輕了;從難度上看,啃硬骨頭、攻堅拔寨更為不易。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精準。產業選擇要立足優勢,發展路徑要切合實際,扶貧措施要對癥施策。黔西南州的貧困農村,既有豐富資源、也有綠水青山,有著生產優質農產品、發展鄉村旅游業的資源環境優勢。這些優勢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的過程中是十分寶貴的。如何找到一條路徑,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活力?需要我們共同思考。美麗鄉村產業有特點、致富有經驗、村容有看點,讓美麗鄉村精準幫扶貧困村,是一個令人期待的好辦法。
柔性扶貧——基于鄉村價值的精準扶貧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啟臻
目前,傳統的鄉村扶貧存在三個誤區。資源誤區,往往重視外來資源,看不到鄉村已有的資源價值;扶貧手段誤區,往往在扶貧過程中,存在過于剛性和直線的思維;扶貧主題誤區,往往重視“外來者”的作用,而忽視貧困居民的主體性。
我認為,扶貧需要柔性。
柔性扶貧,是為避免“項目孤島”,要把鄉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沿著鄉村固有價值系統安排扶貧項目,在原有鄉村結構基礎上實現升級,而不是想當然地重新制造出新的鄉村結構。
柔性扶貧,要避免強硬干預、強制命令,要通過激發社區內在活力。通過有機體合力作用解決貧困,采用陪伴成長方式與社區共同面對貧困,支持與尊重、滿足貧困村民的不同需求;要重視外來人的作用,為村民提供信息,反映老百姓的需求,幫助貧困村民分析脫貧的路徑。
在扶貧中運用柔性思維,十分重要。要由傳統的“村莊缺少什么”轉變為“村莊有什么”,由“村莊不能發展什么”轉變為“村莊能做些什么”;要從重視經濟收入轉變為重視生活質量,避免為增加收入卻犧牲生活質量的現象;要變扶貧的外源動力為內生動力,激發和培養村民的內在需求。
安全食品與美麗鄉村相得益彰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 毅
精準扶貧,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幫什么。幫助鄉村初級農產品、小餐飲、小作坊達到城市消費者信賴的自家吃的安全,就是精準扶貧。
有一個村子,自留地里都恨不得種滿了黃花菜,遠近有名,賣著賣著,有些人動了歪腦筋,硫磺熏制黃花菜,二氧化硫殘留超標。雖說賣相好了,顏色亮了,可惜好景不長,市場涼了,黃花菜的生意黃了。幸好后來精準扶貧號準脈,從食品安全著手,禁用硫磺熏蒸,引入烘干加工線,黃花菜又起死回生了。
生態環境是生產力,食品安全是消費力。精準扶貧要扶環境,幫安全,賺信任。咱黔西南,確實就是山好、水好、吃的好,安全食品,美麗鄉村,生態旅游,相得益彰。
建設美麗鄉村
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浙江分院規劃建筑設計主創 陳 煥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在設計建設方面圍繞“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主題,以生態環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產業特色鮮明、社區服務健全、鄉土文化繁榮、農民生活幸福為指標。
美麗鄉村建設,要秉承優先因地制宜原則,深入探究挖掘傳統文化。綜合考慮村民的實際訴求,并對傳統民居形式進行提煉,規劃雅致,塑造既有傳統韻味、又能為村民廣泛接受的現在鄉土民居風格,體現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品質風貌的追求。要堅持美麗鄉村的理念為主導,突出新農村特色,推進新農村發展;利用歷史建筑前的空地進行景觀改造,要突出環境保護,堅持保護為重;以美麗鄉村,美麗人民,富裕人民為目的,利用鄉村現有公共空地,建設籃球場、公共書屋等,豐富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村落自然環境的營造上,要考慮綠化植物的搭配,形成自然、生態的公共活動空間。
讓美麗鄉村更美好
安徽省滁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李 樹
美麗鄉村建設,面臨著嚴峻挑戰。在不少鄉村,不但出現了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而建設同質化、產業低端化、生態劣質化和管理粗放化,更是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亟待解決的難題。
國家政策支持、經濟快速發展、土地流轉加速等,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良好機遇。
美麗鄉村建設,一是要遠近結合。全域規劃,整體布局,順勢而為,有取有舍,抓住城鎮化的機遇,逐步減少村莊數量,重點保留有歷史記憶、人文價值民族特點的傳統文化名村。二是要形神兼備。既要美于形,又要魅于心。注重發掘地域文化、弘揚優秀傳統,做到富于神韻,體現特色,看得見山、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形成獨特魅力。三是要內外雙修。內部規劃建設一批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高品質村鎮,提升居住品質;外部抓好交通、網絡、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基礎設施一體化促進生活方式現代化。四是要培根固元。充分發揮農村生態資源豐富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觀光農業、運動休閑、度假養老等產業,與城市錯位發展,使美麗鄉村具有獨特競爭力和長久生命力。五是要天人合一。堅持把以人為本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有機結合,保護好農村山水脈絡、生態環境,使其成為城市居民向往的美好田園。
美麗鄉村建設的邯山區實踐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委統戰部部長、農工委書記 孔凡運
2016年9月,邯山區抓住劃調整的機遇,發揮區位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越、文化底蘊深厚、產業基礎良好的優勢,按照“提升鄉村基礎,展現鄉村風情,彰顯鄉村文化,激發發展動力”美麗鄉村建設思路,以“田園美城、田園智城、田園興城”為建設目標,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工程。2016年11月,邯山區榮獲“全國美麗鄉村創建先進區(縣)”榮譽稱號。
美麗鄉村建設,只要有責任心,就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會干。美麗鄉村建設,首先要打基礎,實現環境美,其中最重要的是打造宜居環境。其次要挖特色,實現生態美。重塑城市人向往的田園生活,把清新、淳樸、自然的鄉情鄉韻發揮到極致。再次要增實力,實現產業美。美麗鄉村要“內外兼修”,注重發掘利用村域特色資源,將農村的“美麗姿本”轉化為生產經營的“美麗資本”。最后,要強保障,實現精神美。美麗鄉村的含義更重要的是讓群眾的精神世界,隨著村莊一起變美,營造和諧新風。
鄉村美 中國強
CCTV-7《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制片人 屈 哲
四年多來,CCTV-7《美麗中國鄉村行》欄目始終堅持“傳播生態文明”是根本,“繼承文化傳統”是基礎;“助推鄉村旅游”是關鍵;“合作共贏互惠”是前提,走遍美麗中國大地,助推轉變發展方式,建設美麗鄉村,傳播生態文明,加快鄉村旅游。
今后,我們還將堅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大力宣傳報道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案例,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以及鄉村休閑旅游,生態文明建設和打贏脫貧攻堅戰話題,繼續堅持“眼睛向下”,更加關注“老少邊窮”,努力實現“矩陣宣傳”,匯聚智慧、探索思路、總結經驗、展示成果,打造一個卓有成效的傳播平臺。
我是一個用村歌來管理村莊的書記
浙江省江山市大陳鄉大陳村黨支部書記 汪衍君
大陳村,有“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的美譽,是中國村歌發祥地、中國村歌之鄉,也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近年來,大陳村以“文化大陳 幸福鄉村”為目標引領,以打造村歌小鎮為目標定位,深挖自身資源優勢,通過項目建設和爭創效率,推進美麗鄉村創建,取得一系列發展成果。
其中,文化治理村莊,就是最重要的心得體會。村莊環境好了,村民精氣神提起來了,大陳村從自身區位特點,生態和文化比較優勢出發,確定了走文化發展的道路。大陳村適時以村歌文化為紐帶,串聯了寫生文化、禪修文化、中醫養生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等,并將其融入美麗庭院、美麗集鎮、美麗鄉村等建設中,從而奠定“文化大陳 幸福鄉村”品牌,一個“宜業宜居宜游”的村歌風情小鎮發展思路逐漸清晰。
從文化中挖掘發展資源,用文化振奮士氣,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增加村民幸福感,就是用文化管理和發展村莊所包含的意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黔西南(今日頭條)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