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王小兵:中國大豆自給率已下降到13%

[ 作者:王小兵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4-17 錄入:吳玲香 ]

4月15日舉行的第二屆“春耕論壇”上,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小兵稱,當前農業的主要矛盾由供給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有效供給跟不上消費需求升級。

具體來說,初級產品多、加工產品少;低端產品多、中高端產品少;大路貨多、精品名牌少;單一功能多,多種功能產品少;優質不優價的現象也很突出。

王小兵表示,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三個背景值得關注。

首先是資源環境壓力接近極限,綠色生產跟不上。我國人均耕地、水資源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和1/4,化肥、農藥的單位面積施用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有效利用率分別只有35.2%和36.6%,部分耕地、草原、畜禽養殖超過自身承載能力,資源、環境兩道“緊箍咒”越繃越緊。

其次,部分農產品大量進口,國際競爭力跟不上。比如大豆去年進口了8391.3 萬噸,比上年增長2.7%,目前自給率已經下降到13%,又比如奶粉和鮮奶進口量分別達到84.6萬噸和63.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5.2%和37.8%,奶粉等母嬰用品成為跨境電商進口第一大類商品。

同時,王小兵說,目前農民增收傳統動力減弱,新動能沒跟上。2016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為12363元,實際增長6.2%,增速為近13年來最低。從內部看,受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雙重擠壓,持續增收壓力越來越大;從外部看,農民工外出務人數量和工資水平出現增速“雙降”,2016年比上年增速分別下降0.1和0.7個百分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小兵認為,農業現代化與信息化已進入深度融合的新階段,信息化成為農業現代化制高點和新引擎,數據成為現代農業新型資源要素。關于農業發展的下一步總思路,王小兵表示,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驅動作用,瞄準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要在促進產銷平衡,資源節約,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上體現大數據的魅力和威力,在具體路徑上,要立足于發展單品種大數據解決農產品的市場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財經2017年4月16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青青青国产依人在线观看 |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曰本亚洲欧洲色A在线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日本乱中文字幕在线系列 | 尤物92午夜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