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六大時期

[ 作者:云種養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6-12 錄入:王惠敏 ]

一.農耕實踐時期

早在八九千年前,中原華夏族就開始了中國農業的農耕實踐。

原始的刀耕火種,只能是廣種薄收,而且經過多次種植的土地日趨貧瘠,收獲量越來越少。這時,部落只有整體或部分遷徙到新的地方耕種。炎帝部落來到了黃河下游與長江下游之間的廣闊平原,這里土地肥沃,在不斷的開墾與改進工具過程中,才有了耒耜(lěi sì)。耒耜 的出現,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耕”和耕播農業。

中國最早種植的農作物如稷、米(小麥)、牟(大麥)、稻、麻等,后人將這些作物統稱為“五谷”或“百谷”,并留下許多“神農創五谷”的美好傳說。

隨著耕播農業的出現,原始的天文、歷法、氣象、水利、土壤、肥料、種子等知識和技術相應產生。

二.溝洫(xù)農業時期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起,經商、西周到春秋止。這一時期包括了我國奴隸社會和封建領主制社會,實行從農村公社土地制度演變而來的井田制度(一井即一里)。

溝洫農業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夏朝第一個國王大禹治水,“盡力乎溝洫”,標志著它的確立。溝洫的作用在于排而不在于灌。溝洫農業是旱地農業而不是灌溉農業。

三.農業的精耕細作的形成時期

從戰國開始,經秦、兩漢、三國、兩晉至南北朝,這是我國封建地主經濟制度形成和向上發展的時期。鐵犁和牛耕的推廣是這一時期農業生產工具和動力的主要特點。

農業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北方旱地形成了以抗旱保墑為中心的耕—耙—耢—整套耕作措施;人工利用人禽畜糞便施肥得到普遍重視;選種技術有了較大進步,培育出眾多作物品種;病蟲害防治和其它自然災害的防治技術有了可觀的成就。孕育出像《齊民要術》這樣代表當時世界農學最高水平的名著。

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耐風、耐水、抗蟲的農作物了。

四.精耕細作農業的擴展時期

這一時期包括隋、唐、宋、遼、夏、金、元諸代,這是我國封建地主經濟制度走向成熟的時期。

魏開始的均田制在隋唐時代繼續實行,個體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削弱,到宋代租佃制度全面確立,農業生產出現又一次高潮。全國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以南。這一時期農業工具有重大的突破。例如包括十一個部件的結構完整、使用輕便的曲轅犁,用于深耕的鐵搭,適應南方水田作業的耖、耘盪、龍骨車、秧馬和聯合作業的高效農具如糞耬、推鐮、水轉連磨等。旱地、水田農具均已配套齊全,在傳統農業范圍內,已達到接近完善的地步。

這一時期國營養馬業為基干的大型畜牧業達到極盛,茶葉、甘蔗、果樹、蔬菜的栽培有較大發展,花卉業開始興起。

五.精耕細作農業持續發展時期

包括明代和鴉片戰爭以前的清代。這一時期定額租成為主導的地租形式,佃農的人身依附關系更加松弛,經營自主權更加加強,順治年間人口只有幾千萬至道光年間已突破四億。

人口激增、耕地不足,迫使人們進一步向邊際土地,山區和海涂的利用又有所發展,同時多熟種植的迅速發展成了這一時期農業生產的突出標志。玉米、甘薯、馬鈴薯等耐旱耐瘠高產作物的引進恰好適應了人口激增的需要,而煙草、花生、蕃茄、向日葵等經濟作物的引進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經濟生活。

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又獲得發展,為了彌補耕具的不足,出現了套耕、轉耕等方法。肥料的種類、釀造、施用繼續有長足的進步,接近傳統農業所能達到的極限。作物品種的選育有很大發展,地方品種大量涌現。這一時代不但出現象《農政全書》這樣集傳統農業科學技術大成的著作,而且出現了一些高水平的地方性農書。

六.精耕細作農業向科學化與智能化發展時期

這一時期從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至現在,中國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0年的土地改革把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埋葬了,取而代之的是農民的個體的土地所有制。全國共有3 億多農民分得了 7億畝的土地,并免除了的每年達3500萬噸糧食的苛重地租。

隨著科學急速的發展與進步,農村電力和機械的使用,大大的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力;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與運用增加了農民科學種田的途徑,同時提高了農民眼界與商業意識。許多農民開始接觸和運營互聯網,在全國最大的農技問答網站“云種養”上,農民可以就生產中的相關問題與專家一對一溝通,還能在“云種養”上實時查看農產品價格、扶持政策等情況,不出門就能解決問題。云種養目前已累計為幾十萬農民兄弟解答上百萬個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云種養 頭條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 | 精品97免费公开视频 | 亚洲丁香六月开心婷婷 | 亚洲日韩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