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唐亞林:我們究竟要的是什么樣的鄉村生活

[ 作者:唐亞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04 錄入:王惠敏 ]

    題記:坐時間超長的高鐵(從虹橋火車站到泉州,要六個小時),路上一邊看小說,一邊構思《我就在路邊等你》的小說。翻看08年嘗試寫作的《家聲》的開篇內容,看到當時在博客上所寫文章,感覺有點意思:我們追求以制度為標識的現代性,卻將千百年來凝聚中國人心的人情給弄丟了。一個社會的良治,如果沒有良心的支撐,其意義又在哪?想起了我母親以前經常嘮叨的“天干無露水,人老無人情”。中國社會真的成了不要人情、不講人情的社會了么?

對農村生活的描寫,賈著(賈平凹《秦腔》)更多地將筆墨鋪陳于土地對農村人的天然親和力、日益衰敗的鄉村家族、農村社會的空心化(指勞動力出外打工)、鄉村社會的社會沖突與治理、鄉村社會的愛情變奏等永恒的主題,尤其是秦腔這一地域文化的興衰印證了社會價值觀的急劇變遷。賈著在日常生活的敘事中折射出生命的意義、親情的無奈和歷史的無情,而這一切又將給鄉村帶來什么?是毀滅還是新生?無以回答。

這就是我們的鄉村和鄉村生活?我不以為然。鄉村社會的金錢化、商業化、疏離化、空心化、衰敗化只是鄉村生活的一個面向,解構的不僅是“雞犬相聞、守望相助”的默默溫情面紗之傳統價值觀,而且還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原子化的精神狀態,替之以一種新型的以資本化、契約化、非人格化、理性化、法治化為核心的社會關系與秩序規則,這些以現代文明形態而興盛的生活方式對鄉村社會意味著什么?傳統鄉村社會的秩序規則經歷國家權力的全面侵入至全面退出乃至嘗試重新進入之震蕩后,其維系的組織形態如今又靠什么?它背后隱藏的人性關懷這一核心主題又靠什么來體現?鄉村生活為什么不能提供安身立命之價值?難道只是作為一種城市生活的補充而存在?等等。

暑假回老家,盡管老家的基層領導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全家,但內心深處一再嗟嘆基層領導與農民早就不是一類人了,他們經常換來換去,屬于“走讀干部”,只能認識幾個村干部,既不懂民情,又不愿了解民意,更不會主動到百姓家隨意拉呱,也不懂農村的工作方法,他們與百姓完全隔絕了。

即使我們構建起契約化、理性化、法治化的社會關系和秩序規則,那隱藏在背后的人性又靠什么作支撐呢?難道在農村又要重建一個鋼筋水泥般、冷酷無情式的城市?!這就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農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嗎?!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唐家弄潮兒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 | 亚洲国产精品500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