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唐忠:對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性質的理解

[ 作者:唐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27 錄入:王惠敏 ]

中國農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具體表現為農業工業化、農業服務業化、農業小部門化。農業發展環境業面臨土地利用邊界與資源環境壓力,消費者對工業化農業產品的懷疑等挑戰。我們試圖從已經實現工業化的主要國家農業發展模式和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實踐這兩方面來展開研究,探索如何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農業現代化模式。

在土地三權分置下,承包權是成員權,是所有權之一的權利,集體的所有權和農民的承包權共同構成完整的所有權。經營權是租賃來的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權。批租制下流轉來的土地經營權權可以設定抵押權,年租制下經營權不能設定抵押權,對經營權的賦權不能過度。

集體所有制是小范圍公有、大范圍私有。成員權邏輯與財產權邏輯二者之間存在一定沖突,如何平衡二者的關系,是集體所有制的核心,二者平衡的目的,是看制度如何更好的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更有利的土地制度是集體所有,成員按期限持有, 私人經營,地權分散而經營適當集中。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再次強調了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性,對于農業農村發展而言,土地問題很重要。

一、中國農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一是農業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是用工業產品武裝農業的過程,無法從農業內部催生,例如要用非農部門提供的機械、化肥等投入品,實現農業生產本部門(產中環節)的機械化、設施化,化學化等。現代農業不再是田園牧歌式的自然農業,是需要工業武裝的農業。二是農業服務業化。由自給農業轉向商業農業,產業鏈向產后部門延伸,后部門重要性大大上升。三是農業小部門化。農業產值份額進入個位數,就業份額也快速下降。

二、中國農業發展環境也在深刻變化

一是收入增長與營養升級、需求變化,中國用世界7%的耕地能否養好城鎮化的收入不斷增長的世界19%的人口?長期來看比較困難。二是土地利用邊界與資源環境壓力,一方面土地利用面積約束很緊張,要嚴守18億畝根底紅線,另一方面也在討論藏糧于地、討論休耕等等,土地面積究竟是競爭還是有一定余地,土地集約度究竟是太高了還是還有余地,需要仔細研究。三是消費者對現代化的農業所提供的產品普遍表現為不喜歡與懷疑,從而引發了對新的農業技術進步方向的拷問。這是現代農業和全球農業發展面臨的一個新狀態,就是生產所依賴的技術,是消費者懷疑的技術,而新的技術方向往往受到公眾的懷疑。四是對外開放與農業產業安全。我覺得未來隨著消費水平的改善,中國無法滿足城市化的收入的人口的農產品需求,凈進口會越來越多。

三、中國農業的挑戰

為了思考如何形成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模式,我們在兩個方向上做研究,一是對已經實現工業化的主要國家農業發展模式進行研究。分析1940年以來,這些國家的農業與國民經濟的關系,包括體系演進、階段特征、發展趨勢等。二是中國自身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實踐探索,包括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其中一個問題是思考土地與勞動與產業如何實現動態匹配,就是隨著產業本身的變化和勞動力的流動,土地與余下的勞動力怎么樣動態的匹配。

四、三權分置下如何理解經營權與承包權

經營權是指租賃來的一定期限的土地使用權。流轉而來的經營權能否抵押貸款?我覺得取決于地租支付的方式,從抵押角度來說,批租制(一次交清租賃期內的所有地租)下是可以抵押的,年租制下是不能抵押的,不具有抵押價值。經營權可不可以物權法?我認為經營權賦權不能過度,不應頒發證書,不應物權化。關于承包權,我建議在三權分制下就用這三個字,不要再叫承包經營權,因為以前用承包經營權,指的是通過承包方式取得的經營權,那個時候是把集體和個人對立起來的。現在是成員集體所有,所以我認為承包權是成員權,是所有者之一的權利,是使用者權利,集體的所有權和農民的承包權共同構成完整的所有權。

五、集體所有權的理解

農村改革中有兩個沖突的邏輯:成員權邏輯和財產權邏輯。我理解的成員集體所有制是小范圍公有,大范圍私有。小范圍就是在村、村民小組這個有限的范圍內部,它是一個公有的制度,大范圍就是從全國整體來看,從其宏觀上鳥瞰,全國村民小組是好幾百萬個,行政村是五六十萬,在這些集體單位之間,權利關系應該跟私人之間關系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個集體、那個集體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跟私人所有的關系是一樣的,這就是大范圍看像私有。但在集體小范圍內部肯定是成員公有的,這里的一個問題是:公有制的產權應該與成員完全清晰對應嗎,這樣完全清晰對應下還是公有制嗎?還是說產權保持適當模糊?也就是說是集體公有,還是集體私有。  如果集體資產的產權按某一時點完全清晰量化到每一個成員,之后不再變化,這個產權完全可以繼承和交易,那么這個時候實際上集體的公有制就變成了私有制,這涉及集體所有制的公有性質的存廢問題,要還是不要?有的人說要,說集體所有制是公有的,有的人說不要,認為集體所有制是說不清楚的產權制度。我覺得,在進行集體資產改革時,還不能完全把集體資產的產權與其成員絕對的對應起來,不能完全固化成員資格并允許其產權完全可交易,還是要定期的來核定集體成員資格并明確其收益權。

這里的核心是按財產權邏輯還是成員資格權邏輯(收益權邏輯),二者如何平衡?固定在某一時點不變還是有條件的動態認定?一種是起點按成員權邏輯,期限內按財產權邏輯,到期以后再按成員邏輯。我們現在的承包制就是這樣的。也就是說中間按財產權邏輯,兩頭按成員權邏輯。另外一種不固定成員,不規定期限,動態認定成員,期限內可繼承。哪一種制度更好,現在也不好說,我自己理解,一個村莊選擇哪一種方式,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前后制度一致,而土地利用效率相對比較高,就是可以的。

六、土地制度與農業發展

什么樣的制度對于中國農村的發展是更有利的?回看歷史,中國49年以前是土地私有,基本特征是地權集中而經營分散。地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但是經營權高度分散,租佃經營,這一制度被共產黨人在革命時否定了,現在還要恢復嗎?恐怕不能。人民公社時期是集體所有集體經營,實踐看是不成功的。日韓是私人所有多主體經營,很大的問題是土地與勞動的動態匹配機制不好,當農村勞動力大量下降以后,剩下的土地與剩下的勞動力并不能很好的動態匹配,因為私人產權也可以使得土地不被交易,所以日韓的方式也不是是我們的選擇。我覺得中國可能未來要追求的是集體所有,成員按期限持有,私人經營,地權分散而經營適當集中,形成一個有效率的制度,核心就是我們集體的所有制不能完全私有化,集體所有制的公有性質還要必須堅持。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區域經濟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级AV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观看 | 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最新国产精品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va成高清在线播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