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新論)
陳文勝
《人民日報》(2019年09月10日 05 版)
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各地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呈現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生動圖景。
但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少數地方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規劃管理滯后難遏無序建房,土地利用碎片化導致村莊建設凌亂,文化保護開發不力使得村莊人文個性漸失,基礎設施重建輕管影響農民真正受益,等等。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加快改善村容村貌,以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任何村莊都離不開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這也對提升村容村貌工作的系統性與整體性提出了要求。從區域發展看,村莊類型各不相同,有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等等。要以城鄉融合發展為導向,結合區域內山脈、河流、生態等自然形貌,立足村莊自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特色,對村莊發展的整體風貌進行頂層設計,才能制訂符合區域發展要求、契合生態、生產、生活實際的鄉村空間規劃。
在具體建設中,可以建立村容村貌建設的正負面清單,以進一步細化和實化的管理制度,進行有效的規范和引導。每個村對有關生態環境、文化保護、自然景觀等列出“正面清單”,明確村民可以從事的行為和事項、要求,明確政府予以支持的條件和內容,引導村民在正面清單范圍內創新機制和模式,提高村容村貌工作的效率與針對性。同時,列出明確禁止、限制和限期整改行為和事項的“負面清單”,以及違反的相應懲處,形成強化監督管控的約束機制。
土地資源在村容村貌提升中有著關鍵性作用,用好用活了各項土地政策,就能更好地營造良好的空間環境。要用好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合理規劃農用地、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的村莊布局,引導和鼓勵在村內運用耕地占補平衡政策提高村莊建設的規整性和美觀度。要用好建設用地政策,盤活村莊集體閑置建設用地,有序推進村莊集體經營性土地上市交易,增加村級建設發展資金。引導有條件的村莊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點狀供地政策,增加村容村貌建設資金來源,拓展村容村貌建設的空間。也要用活宅基地“三權分置”政策。鼓勵村集體組織對閑置農房資源實行統一收儲,通過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空閑農房,推進閑置宅基地與農房多元化使用,形成激活村莊內在發展活力、增加農民收入與提升村容村貌的多重效應。
最后,還要把保護村莊自然風貌和挖掘村莊人文資源,作為村容村貌提升工作的重要內容,留住綠水青山,留住鄉愁。禁止在村容村貌建設中大拆大建、搞形象工程,加強村莊傳統建筑、古樹、古橋、古井等的保護與修繕,使村莊成為延續中華文化與歷史文脈的有效載體。加強對有地域特色的鄉村建筑的研究,把傳統鄉村建筑藝術融入為村民提供的建筑技術標準之中,倡導打造節約成本、生態環保和具有鄉土氣息的村莊公共空間,實現保護村莊特色風貌與傳承歷史脈絡、優化村莊環境的有機結合,塑造各具特色的村莊容貌。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將保護自然風貌與村莊特色文化納入村規民約,使各具特色的傳統民俗習慣成為提升村容村貌的內在動力。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整村規劃、整村管理、整村統籌、整村布局,進一步做好村容村貌建設,美麗鄉村就一定能成為美麗中國最亮麗的風景。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論道三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