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下四類人,雖然道理、大話、空話說得最多,口號喊得最響,情懷裝的最濃,樣子顯得最專業,但他們還真成不了鄉賢。
復興鄉村,關鍵在新鄉賢,至于為什么是新鄉賢,不多贅述,其中道理大家都清楚。
那么,如何找到適合做鄉賢那個人,能不能找到那個人呢,具體如何找,到底有沒有那個人,這才是最現實的問題,也是最棘手的。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事,不能用花架子糊弄人。
先不說誰最適合做鄉賢,先說說哪些人注定成不了鄉賢,或短時間內無法成為鄉賢。以下四類人,雖然道理、大話、空話說得最多,口號喊得最響,情懷裝的最濃,樣子顯得最專業,但他們還真成不了鄉賢。
一、不愿意回去的,做不了鄉賢
比如說本人,從小農村長大,又在做研究、報道、策劃鄉村的事兒,有沒有可能成為自己村子里的鄉賢呢?如果問我,我的回答是:絕對不可能。為什么?因為我不愿再回去,逢年過節或沒事回去住段時間可以,真要讓我徹底搬回去,我一萬個不愿意。不過,雖然成不了鄉賢,本人倒是愿意無償幫助,那些想做或想成為鄉賢的本鄉人。
對那些不愿意回到鄉下住,或不愿長期在鄉村深度接觸了解農民實際生活的人,可能會對鄉村的發展有推動和幫助作用,但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鄉賢。而對那些只是偶爾下到鄉村,走走看看,拿著手機、相機走馬觀花、拍拍照照的人,最多只能算是一個鄉村觀察者,或一個鄉村消費者。
二、回鄉獨立做項目的,做不了鄉賢
前不久認識一個開封老鄉,他是真刀實槍做鄉建項目的,看架勢前期不準備個上億資金,做不下來,而且要做的那個村還是離他老家不遠的一個地方,10公里左右的樣子。那么他有沒有可能成為那個村子的鄉賢呢?
按我的理解,他還不算最合適的人。為什么?一是那個村子已經廢棄,沒人任何村民居住,只要價錢談好,租下就可以了。二是他計劃做的是一個類似鄉村博物館的東西,項目啟動后,如果他愿意,完全不用和村民發生任何關系。三是他和村民只是租賃關系,當地農民可以因為他的進入,將廢棄的村子變廢為寶,賺點房租錢而已。四是如果他愿意,可以優先從該村雇人,幫村民實現在家門口致富的愿望。
由此判斷,那些以返鄉自己賺錢為目的,短期內基本不存在帶領村民致富的可能性的人,不能納入鄉賢行列。不過客觀來說,他們運作的事情,倒是無形中可以帶動部分村民返鄉致富的思想意識。
三、有些村帶頭人,只能算半個鄉賢
去年一次偶然,在國家行政學院認識了一個鄭州的村書記。按他的講述,由于位置便利倒是可能通過賣地幫村民賺上一大筆錢,因朋友引導,覺得做鄉村旅游更有前途,就計劃著跑跑這件事。
他的想法很簡單,不管是從地方政府還是投資商那里,只要能幫他搞來錢,他信心滿滿的說,村民的事情他搞定,扒房拆屋不在話下。在他看來,自己這樣做不僅為了自己,長遠來說也是在幫助自己村的村民。不理解沒關系,先強制執行,以后再讓你慢慢理解。
在我看來,他這樣的村帶頭人,盡管有很多基層干部的野蠻性,只要路子、方向是對的,大有成為新鄉賢的可能性。這其中的關鍵是,若讓村書記成為新時期的鄉賢,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幫助他充電的地方,不然后面的事,他會做得飄飄然,想當然,會找不到北。
而這個供他有效學習,能夠指引他如何帶動村子向前發展的地方在哪兒,或者說有沒有,看著當下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鄉建架勢,總覺得太過喧囂混亂,而能夠真正幫到他的學習課堂,老實說,還真不多。這也是鄉村建設問題種種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純粹的鄉村規劃機構,做不了鄉賢
在龐大的鄉建大軍中,最容易接觸到的是各種鄉村規劃機構。在過去的十年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似乎并沒有這個專門的行當。那個時候基本也不需要什么鄉村規劃,鋪路、架橋、蓋房,有政府和房地產商就足夠了。
現在的鄉村規劃機構之所以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那么多,皆因“美麗”而生。那些美麗鄉村做得好的地方,主要有兩大促進動力:一是一級壓一級的政治任務,我把錢給足你,你負責把事給我做好;二是資源稟賦還可以,想要做鄉村旅游。
有了這兩個前提,不少人看準了其中的賺錢商機,于是紛紛轉行,毅然決然地加入到了這個快速成長的鄉村規劃隊伍的行列中,千方百計地為自己貼了個鄉村規劃師的頭銜。而之所以說他們做不了鄉賢,主要原因有三個,分別為:
1、用地產規劃思維、城市規劃思維在做鄉村規劃。因此,不僅做不了鄉賢,還極有可能成為鄉魔,鄉村通往美麗道路上的魔鬼。
2、他們不懂鄉村,更無法引領鄉村發展。本質上說,關于美麗鄉村建設,他們自己還是小學生,又如何能做好真正的鄉土專家才能做好的事情呢?!
3、鄉賢的主要作用在于鄉村組織、教育、風俗、德行的教化與引領,更多屬于鄉村文化與鄉村治理,而不是單純的規劃建筑,或用硬的規劃主導軟的鄉村。對于這些,從另一個世界——城市,下凡過來的鄉村規劃師,客觀地說大多是不認鄉村人間煙火的。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九派智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