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工商資本務農,雙向價值創造
[導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的緊要關口,既是爬坡過坎的攻堅期,也是大有作為的窗口期”、“只有橫下一條心,扎扎實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產業結構層次才能出現一個大的躍升,社會生產力水平才能出現一個大的躍升”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要統籌抓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用規模經營提升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如何優化要素配置?
如何越過窗口期,創造大有作為的窗口期,實現大的躍升?
如何因地制宜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用規模經營提升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
“五大發展理念”的國策在黑龍江落地,總書記“因地制宜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的指示精神的可靠實現,都必須以更開放的理念解放思想、以更大的理論創新勇氣改變對“工商資本”的偏見。
黑龍江做為中國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點省份,絕不能貽誤時機。落實總書記“要把政策轉化為行動,全力打好攻堅戰”指示精神,就必須糾正農業政策理論上對“工商資本”的偏見,必須用更加辨證的哲學發展觀和法治觀,對“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和農村推動“新三農”發展進行科學認識和法規前置的理論突破。
[正文]
五中全會已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同時又進一步強調“要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可是,與五中全會閉幕相隔三天,《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出臺,隨后的政策解讀還是五年前的老調子“一定要防止一些人以搞農業的名義到農村大量租賃土地后搞非農建設、搞“非糧化”,對資本下鄉,一定要扎好防范風險的籬笆”,與“五大發展理念”背道而馳。
憑什么認定工商資本下鄉一定是要大規模租地搞非農建設、搞非糧化?為什么不能以辯證哲學發展觀的角度去看、去鼓勵、去引導?
基于中國國情、農情和民情,中國“三農”協調發展的進程中,必須改變對工商資本的偏見。
一、放開“扎緊防范資本風險的籬笆”的“思想韁繩”
資本不是洪水猛獸,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資本”是必要因素,不可或缺,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廢食,沷洗澡水把孩子都沷出去。我們應該放開“扎緊防范資本風險的籬笆”的“思想韁繩”,厘清工商資本對農業、農村、農民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更要深刻認識到新常態下農工商體制融合可能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和新經濟引擎。
“五大發展理念”已經為“三農”變革開創了全新的理念破冰。運用“五大發展理念”將工商資本從僵化限制轉向創新驅動,從“扎緊防范風險的籬笆”轉向“培育發展新動力”。深度挖掘工商資本的企業家資源、企業家精神、企業化組織及其背后的文化、人才、資本、信息、模式等優秀生產力要素,創造出強大的政策推動力,對工商資本進行正向引導和政策鼓勵,大力推進工商資本進入主糧種植產業,將特別有助于形成資源向農業和農村匯聚的發展態勢,通過資源匯聚創新“三農”協調發展路徑,推動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
敢于打破思維定勢、敢于突破禁區、勇于挑戰盲區,放開思想的韁繩、放飛思路的翅膀,就要以更大的勇氣進行理論創新。從理論上透徹剖析工商資本對“三農”發展的利弊辨證關系,我們就有可能創造“生態新農業+幸福新農民+繁榮新農村”的新常態下的新經濟發展引擎。
二、工商資本務農,實現雙向價值創造
工商資本務農,不僅將“工業反哺農業”落地,推動“三農”進步,還將實現工農互促的雙向價值創造,實現工商業的再發展和再創造。
我們需要運用辯證哲學發展觀看清我國主糧農業,以更加宏大的戰略視野、更加辨證且充滿自信的超越發展理念,看清、看懂、看透中國農業與全世界農業都全然不同的“巨大可挖掘資本”、“巨大可成長空間” 和“巨大潛在影響力”。
我們需要運用辯證哲學發展觀看懂我國工商資本,工商資本不僅僅是單純的資本,更重要的是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企業化組織以及其背后的人才、文化、組織、模式、體制,還有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理念、價值觀等多重生產力能動要素。這才是更珍貴、更重要的推動經濟和社會協同進步與發展的偉大創新與創造力量。
我們更需要運用辯證哲學發展觀看透農工商融合戰略,中國主糧農業的“巨大可成長空間”在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低迷期,也將帶給工商資本新一輪再發展和再創造的“巨大可創新創造”空間,這必將是我國工商企業界的又一輪全新模式的發展大潮!也是我國“三農”遠還沒有被挖掘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價值創造大潮!最終實現我國整體經濟結構層次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產生一個大的突破性躍升!
工商企業資源要素過剩、閑置,亟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工商業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積累了很多人才、文化、資本、信息、科技、管理等多重寶貴資源。但新常態背景下,工商業卻面臨著資源要素過剩、閑置等亟待解決的發展瓶頸。讓資源要素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才符合我國“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的基本國策。因此工商企業亟需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工商企業的再創業、創新,亟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常態下,我國鋼鐵水泥業及相關多種行業產能過剩,房地產行業及相關制造業低迷,國家一直在引導去產能、去庫存,面對市場經濟低迷,這是一個適應目前國情的基本國策,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其實是為消化多余產能的被動對策,而且在操作上又面臨工廠裁員、民生安置、債務清理等多重復雜問題。現在更需要主動出擊,力求從正向尋求突破。創造內需、擴大消費、向“生態新農業”和“繁榮新農村”目標進軍,循著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個軌道,工商企業的再創業、再創新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需要工商業本身伸出手腳,走出來,到中國更廣大的農村去。去創造出一個中國特色國情下的、大有可為的農工商融合創新、創造的巨大市場和資本空間出來。
“新農業+新農村”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用工業化思維評判農業和農村,主糧農業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農村最缺少的就是組織化力量。“體制創新+科技支撐”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新型大美鄉鎮建設,需要一大批專業管理和技術人才,實現主糧種植的科學化管理、專業化種植和生態化土地修復,還有大文章可做。農民的幸福生活,也需要優秀的文化和人文生態來引導,國家大量措施的支農也需要更好的組織化載體來承接實施,才能有效落地。
城市人才和資源的漸趨飽和與主糧產業農村凋敝、農業落后形成了明顯的對立,這是兩個特別尖銳的問題,但更應該是兩個可以創造價值疊加的問題。“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國策,為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和農村的發揮和發展提供了可能,這也必將成為我國經濟實現更大躍升的出發點。
三、主糧農業,農工商的大舞臺
我國主糧農業產業從種植水平、產業模式等均較落后,如果工商資本進入主糧農業,那么必然會創造出體制性帶領農民共同富裕的新經濟崛起,創造出一個突破性的新經濟增長點。
工商業進入主糧農業的價值在于,帶動加快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消耗過剩產能和庫存的同時,創造工商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最后實現農工商資源融合共贏的雙向價值創造。
主糧農業作為農工商資源融合發展的大舞臺,關鍵就在于結合點。如何將工商企業寶貴資源引入農業,如何將農工商資源融合?如何確保農民的基本收益保障?如何創造多方共贏的收益價值?
創聯新農業智庫認為:創建“農牧鄉建一體化大型農業企業集團”體制,是將工商資本引入農業和農村的最有效結合點。“農牧鄉建一體化大型農業企業集團”體制在法規保障的前提下將農民土地入股集團,進行農業、牧業、鄉村地產、新型城建、物流倉儲、農產品加工、養老、旅游等一體化綜合經營的集團化發展模式,再通過市場化聯結,形成集群化大農業航母群。
創聯新農業智庫認為:創建“農牧鄉建一體化大型農業企業集團”體制,將工商資本及其背后的人才、文化、信息、科技等多重生產力要素一并帶入農村,吸引多層級的高素質人才和強大組織資源向這個平臺匯聚,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新農業主體力量”形成,產生吸引、驅動、匯聚、疊加的持續循環效應。這符合“要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基本國策。
創聯新農業智庫認為:創建“農牧鄉建一體化大型農業企業集團”體制發展模式,極有可能創造出全球資本市場前所未有的百萬億級市值的中國特色超級農業資本版塊,進而完成中國農業從產品經營向產業經營和資本經營的完整跨越,超過4億人以上的農民成為原始股東。也只有通過這個途徑,才能實現產業融合發展,使農民真正分享各環節利益。這符合“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讓農民分享一二三產業利益”的基本國策。
作者系創聯新農業智庫創始人,首席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浪智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