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隨同甘肅省部分農村初級中學校長赴香港大學進行培訓學習。十余天的培訓中,除聆聽高校專家理論講座、一線教育管理者的實踐經驗分享外,我還到香港不同層次中學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在此過程中,我對香港的中學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價值追求感悟頗深,內地農村初中也可從中獲得不少教育啟示。
學生多元發展。對于香港中學生來說,上大學不是追求的唯一目標,當然也不是所有中學畢業生都有機會讀大學。因此,在香港的中學,除了能看到各學科類課程外,還可以看到學校開設有各種特色化、個性化的課程,如烹飪課、縫紉課、木工課等。學校在以提升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為任務的正式課堂教學之外,還開展了各種培養學生興趣和能力為旨趣的實踐類活動。香港的中學為學生將來多元化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個人成長和發展的路徑與模式,在此基礎上引導每一位學生成人、成才。
反觀我們內地的學校,無論是政府、學校,還是家長、學生,大家的主要目標在于升學。在他們看來,只有升上重點高中、考上大學才意味著學生學業的成功。其實這樣的價值定位和實踐訴求,表面上是為學生的發展負責,實質上卻是將學生發展的樣態單一化和唯一化了。這種單一化和唯一化,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我們并沒有真正地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負責。在學校實踐中,我們與其設立一些“高大上”的、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達到的目標,或是為了某一個特定的目標而忽視了甚至犧牲了學生當下的生活及幸福,還不如真正回歸教育的最本真、最原初的職能,也就是首先將學生真正地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這永遠是中學教育的根和本。
精致化辦學。香港的中學倡導的各種教育教學理念,安排各種教學內容、實施的各種教學活動,采取的各種教學方法等,在內地不少學校也有,而且各所學校也在積極嘗試和實踐。在我看來,內地中學和香港中學在辦學效果方面仍然有不小的差距。這或許有多方面原因,比如我們的學校沒有太大的辦學自主權,評判學校教育效果的方式太過于急功近利,師資目前仍然不是一流的,沒有那么充足的教育經費支持,家長對學校的支持還相當有限等,這些問題在農村尤為突出。當然,在看到諸如此類差異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我們是不是真正在用心做教育?我們是不是在現有的辦學條件下將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都做到了精細化和精致化的程度?我們是不是在努力爭取更好的辦學環境?我想,香港的教育發展一定也遇到過或正在面對各種困境,但正是一顆“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基”的育人之心,引領著香港的教育者們精心雕琢,讓教育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頂層設計改革。香港與內地的中學教育所處的教育生態環境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們不可能照搬照抄香港的中學那一整套現成的教育教學措施和方法,但是我們可以從方法論的層面、理念的層面進行細致對比、深入思考,從而獲得啟發。香港的中學在特定的教育環境中,可以那樣有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那么,我們如何在我們所特有的教育環境中,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呢?其實,任何一所學校,不管其處在什么區域,也不論其規模大小、條件比較好還是相對滯后,都有其特色和特點,也有其獨特的發展優勢,我們的農村初級中學也是如此,而且更應該堅信,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將農村中學建設得更美好。香港和內地一樣,每一所學校的領導班子,既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領導,也是教育行動過程的領導,校長帶領大家研究現狀并制定規劃,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而每一位中學校長的使命,就在于能夠找到最適合學校教師發展、學生成長、學校變革的教育,并且帶領全校勇于踐行。
在分析香港中學教育的特色和特點尤其是進行兩地比較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持有客觀、理性的思維方式和態度,沒有必要妄自菲薄。我們在看到香港的中學教育的特色和優勢時,更應該看到內地教育的特色和優勢。在今天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歷史大潮中,內地中學尤其是農村中學的校長,是需要有這樣的教育自信的。只要把我們農村學校教育的根留住了,并且使其枝繁葉茂,農村孩子就一定會有未來,農村社會就一定會有發展,農村文化就一定會有傳承。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教育報》2016年8月3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