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的新,除過思維新以外,工具新也是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大量的新農人都在用社交媒體和電商,特別是在轟轟烈烈的農村電商發展熱潮中,新農人似乎又多了一些現實的機會。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新農人在參與農村電商的過程中,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幸運,特別是想通過電商把自己的農產品賣出去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還挺大。所以,我覺得新農人要參與農村電商,還需要進一步放寬視野,調整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點。
建議一:放寬農村電商的視野。不是都開網店、都在網上賣東西就叫搞電商,特別是還走著開個淘寶店的老路,還指望著打個爆款能大賣的,現實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競爭太激烈,1200家淘寶店在爭奪顧客,后來者上位極其困難,所以好多后開的淘寶店流量慘淡;另一方面是不專業,根本不懂淘寶的規則,美工不美,客服不專,吸引不來顧客,更留不住顧客。還有,就是一些農產品并不適合上網。所以,現在要放開視野,只要是參與了農村電商任何一個環節都是做電商,比如做電商服務、做物流、做供應鏈甚至做產業鏈,都是機會。而且,好多新農人用微商入門似乎比開網店上手更快,只要是好用的,也都可以嘗試嘗試。
建議二: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整個農村電商的生態就像池塘一樣,五大家魚中,鳙魚和鰱魚生活在水的上層;草魚主要生活在水的中層;青魚、鯽魚、鯉魚生活在水的底層;而不是大家都擠在水面冒泡!“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思想對于電商而言,尤其值得檢討。與其自己賣得很辛苦,何不去抱上一個電商的“粗腿”,自己安安靜靜地做個生產者又如何?所以,要有一種理念,只要實現了自己的發展,又何必苦苦追求所謂的“獨立山頭”?今天的產業集群中,往往是龍頭企業帶動一個關聯的產業鏈,實現了集群發展,參與其中就好。
建議三:要調整好做電商的心態。不能浮躁,像皮球一樣浮在水面上,卻抱怨電商搞不成,從來沒有深入到水下看明白一個究竟;不能急躁,唯快不破、出名要早對新農人都是大敵,因為農業太慢,就像談對象總得從見面開始,一步步來;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能粗糙,縱然情懷滿天飛,多年功夫不長進,產品粗,包裝粗,運營粗,客戶體驗感不好;不能狂躁,怨天尤人更要不得,傲慢與偏見沒有人愿意接受。
建議四:搭建好自己的團隊。高鐵為什么會跑得那么快?因為他們是動車組,每節車廂自帶動力,與車頭協同運動。這樣,“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的俗語失效了。所以,創業要拼團隊,運營要拼團隊,管理同樣要拼團隊,一個人的單打獨斗機會不多了。如果真的要做大,那就認認真真地思考如何組建自己的團隊,結伴而行!
建議五:要善于在合作中共贏。力量單薄的新農人每個人都要成為全能冠軍是困難的,但聯合起來卻可能是超人!比如平臺的問題,新農人可以借助平臺而不是自己急于建造平臺;再如服務商的問題,當自己不專業的時候,服務商的培訓、服務、引路是重要的;再如供應鏈,最需要多方協同用力,包裝、冷藏、品控、配送等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功虧一簣;再如產業鏈,大多數的新農人是不生產農產品的,只是搬運工,與農民及生產基地的協作決定生死;再如與政府的關系,不能指望著政府來養自己,但正大光明地爭取政策卻是必要的;再像加入協會組織,這種同業交流,是信息的交匯、經驗的交流、商機的合作,很應該重視。
建議六:在不斷的學習中進行反思。要牢記聯想佳沃的教訓,今天我們可能不缺懂互聯網的人,也不缺懂農業的人,但缺既懂農業又懂互聯網的人,即跨界的復合型人才。但不幸的是,新農人所從事的事業,實際上就是在跨界融合,必須要有超強的學習力以融會貫通,形成復合本領。而且,創業是一場修行,其過程充滿著反思,也不排除反復。比如在生鮮電商的道路上,我們已經發現,與傳統的菜市場PK是不現實的,但找到的本地化、社區化、O2O的方向似乎正確,卻還缺少正確的方法,探索只能繼續!所以,農村電商的未來一定還會有許多調整,新農人也必須跟隨調整。
(二○一六年八月九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吾谷專欄2016-08-0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