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韓長賦:農村金融要姓農、為農、惠農

[ 作者:韓長賦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9-25 錄入:王惠敏 ]

9月22日,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專家學者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各級代表共200余人參加。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出席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

韓長賦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必須下大力氣補上農業農村這塊“短板”,農業發展進入轉型升級、加快現代化的關鍵時期,農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金融支持。

會上,韓長賦做出了六項重要指示。

一、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領域

韓長賦在會上提到,這些年來,金融在長足發展,金融服務經濟也在長足發展,但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還有兩個突出軟肋,一個是小微企業,一個是“三農”。

韓長賦指出,現代農業不同于傳統農業,單靠農民自身投入,很難有大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外部支撐,特別是金融的支持。同時,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有多重意義,不僅能增加農業產業投資,還能促進增強農業經營主體的成本意識、市場意識、風險意識,推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所以,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依靠,支持農業現代化建設是金融行業的重要職責。

二、金融服務仍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短板”

韓長賦指出,近年來,農村金融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但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相比,金融仍是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中的最大短板,貸款難、貸款貴、保險少、上市少等問題,仍然是農民和“三農”工作者反映最突出的問題。

韓長賦強調,當前,現代農業建設對金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迫切的。習近平總書記講,農業還是弱勢產業,農民還是弱勢群體,實現“四化同步”,農業現代化還是“短腿”。要加快“三農”發展,要補“短腿”,各方面資源就應向“三農”傾斜。

就這個角度來講,農業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農業金融投入占整個金融投入的比重,都應該高于農業占整個GDP的比重,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業更加快速成長、追趕上來,才能夠和其他產業行業保持協調。

三、金融服務農業不僅要有經濟上的考量,還要有社會上的考量

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不僅要講經濟性,還要講社會性。金融機構是企業,所以也要追求利潤。一些人從經濟上看,認為農業投資一般具有周期長、回收慢、利潤薄的特點,還存在主體信息與金融機構掌握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所以很多金融機構擔心農村金融投入風險大、成本高,不敢進去。

綜合這些情況,韓長賦提到了三點:

第一,農村金融既有經濟性,也有社會性,支持服務“三農”,包括服務普通小農戶,這對于我們這么一個人口大國、農民數量眾多大國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通過金融服務的增強和投入,助力和加快解決好“三農”問題,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善舉。農村金融的經濟性和社會性要綜合把握,金融服務農業也是服務社會,支持農業也是支持社會經濟發展大局。所以,發展農村金融是一項特別需要有責任心、關愛心、事業心的工作,不能只看經濟效益,還要考慮社會效益。如果大家都嫌貧愛富,農村金融服務就很難從根本上改善。

第二,農村金融服務雖然成本相對高一點,但風險小。農村是個熟人社會,農民是很講信用的,農民的理念是父債子還、人不死債不爛。從以往金融機構的壞賬情況來看,農業農村形成的損失實際上也是最小的。

第三,對農村金融工作,在考核上應該有單獨一套要求和標準,這樣才能激勵金融機構做好這件事。

會上,韓長賦強調,從農業屬性看,“三農”問題涉及國計民生,涉及十幾億人吃飯,涉及億萬農民同步進入全面小康,涉及廣大鄉村的發展改進,實質是涉及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對于農業的這些社會特性,金融行業要有充分認識。

四、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需要加大金融創新

韓長賦指出,農村金融不同于工商金融、城市金融,所以很多做法和產品很難簡單“移栽”,要推進產品服務創新和機制創新。

在產品服務創新上,農業信貸,要針對農產品、農機具等不能抵押的情況,完善擔保服務,擴大涉農擔保品范圍,發展“兩權”抵押、大型農機抵押、倉單保單質押,讓農民貸得到、貸得起。農業保險,要針對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自然和市場兩個風險交織疊加的情況,定制設計受農民歡迎的,能夠保成本、保價格甚至保收入的好產品,讓農業保險保得住、賠得到。農業投融資,要針對農業投入需求大、社會資本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建立產業引導基金,大力推行PPP模式,在國家的“三區三園”建設、農村的“雙創”中加大這方面的服務和投入。

在機制創新上,這兩年,中央財政調整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積極探索將一些補貼政策與金融工具結合使用,調動金融機構支農積極性,放大了財政支農效應,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次論壇還發布了“金融支農創新十大模式”,這些模式之所以能夠應運而生,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有政府引導和財政撬動,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這是很好的機制創新例子。

韓長賦強調,創新是搞好農村金融的必由之路。

五、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要特別關注新型經營主體和適度規模經營

這兩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先后審議通過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和《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三個重要文件,這對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和適度規模經營來說是大禮包、是真金白銀。

韓長賦指出,現在,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總量已達到280萬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已超過40%,它們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力量,也是最活躍的力量。越是規模經營,越需要金融;越是規模經營,越需要規避風險,就越需要保險;規模經營達到一定程度后,有條件的還可以上市融資,所以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和適度規模經營離不開金融。

韓長賦強調,通過金融支持新主體發展規模經營、發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可以引領帶動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通過新主體和規模經營再把普通農戶、小農戶組織起來,進入整個產業鏈,這樣發展下去,農業現代化將會迎來嶄新的局面。

六、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大有可為

韓長賦指出,現在,資本、科技、創意、市場、信息等現代要素在農業領域加快融合,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已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主旋律。城市化到了一定階段,農業和農村就會成為稀缺資源。現在工商資本下鄉、農民工回鄉、市民體驗老鄉成了一種時尚,可以設想,將來有一天,當農民可能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職業,這種前景為期不遠。

韓長賦指出,農村現在確實是一個廣闊天地,規模種養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電子商務、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在蓬勃興起,農村“雙創”勢頭強勁。現在返鄉下鄉創業的人數已經達到700多萬,搞鄉村旅游的勞動力已經達到850萬。這些產業和業態,對資金需求量大,是金融機構大顯身手的廣闊空間,有眼光的金融機構應該超前布局,抓住現代農業發展的機遇,看到“三農”發展的美好前景,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贏得自身的發展優勢。

韓長賦強調,當前,農業現代化正在加速推進,農村金融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是我們共同面對的大課題、大任務,這是時代使命,也是歷史責任。做好金融服務農業現代化這篇大文章,貴在堅持,要扎根農村、服務農民,有足夠的耐心,久久為功;勝在實踐,要大膽創新,大膽實踐,超前布局,搶占先機;贏在互惠,農村金融要姓農、為農、惠農,與農民同壯大、與農業同發展、與農村共繁榮。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視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 无遮挡粉嫩小泬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观看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人成视频 | 先锋午夜影音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