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農業部按照中央要求,圍繞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扎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重點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
引導土地有序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
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涌現,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2014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中辦發〔2014〕61號),明確提出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規范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這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后審議通過的第一個涉農中央文件,為今后一段時期農村土地制度和農業經營制度改革明確了方向。為深入貫徹文件精神,2015~2016年,農業部先后印發《關于加強對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的意見》和《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指導各地建立工商資本租賃農戶承包地上限控制、分級備案、審查審核、風險保障金和事中事后監管等“五項制度”,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建設、提高市場規范化運行水平。各地認真落實中央要求,目前已有30個?。ㄊ?、區)出臺了貫徹落實中辦發61號文件的實施意見,20個?。ㄊ?、區)建立了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制度,全國共建立了近2萬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農村土地有序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的局面初步形成。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7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合同面積的35.1%,流轉合同簽訂率超過70%,經營規模50畝以上的農戶超過350萬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超過280萬家。
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
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是近年來深化農村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改革,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連續多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對這項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要求,加強組織領導,集中力量、穩步實施,試點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已有28個省份納入整省試點。截至2017年3月底,試點工作已在2628個縣、3.2萬個鄉鎮、52.5萬個村鋪開,覆蓋了全國96%的涉農縣(市、區),已完成確權面積9.4億畝,占二輪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73%。山東、寧夏、安徽、四川4?。▍^)已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基本完成,其他進展較快省份也正處于緊張收尾階段。各地反映,試點工作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認可,摸清了承包地底數,基本解決了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歷史遺留問題,化解了大量土地承包糾紛。特別是西部省區,原來承包地賬面面積和實際面積出入較大,通過這次確權搞清了家底,如寧夏確權面積較承包合同面積多了37%。通過應用先進測繪技術,將承包地的位置、大小、坐標等信息詳細記錄在案,并附有清晰的地塊示意圖。許多農民群眾拿到證書后感覺心里踏實,自己的承包地有了“身份證”,真正成為了土地的主人。承包地確權,使進城務工農民放心流轉土地,新型經營主體放心投入農業,促進了土地經營權流轉和農地適度規模經營形成;對于有條件的農業人口,也可以使其打消顧慮進城落戶,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
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以下簡稱“三權分置”)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16年安徽小崗村座談會上反復進行強調。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明確了各自權能內涵及相互關系,闡明了“三權分置”的實施路徑。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進一步豐富了雙層經營體制內涵,開辟了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新路徑。目前,各地各部門正在按照中央要求,積極推進“三權分置”有序實施。各部門根據任務分工安排,明確具體舉措、時間節點等,形成了相關工作方案。河北、山西、江蘇、甘肅、重慶等?。ㄊ?、區)已下發了完善“三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其他地區也正在抓緊制定出臺具體實施細則。
下一步,農業部將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抓緊抓實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配合做好《農村土地承包法》修訂,將“三權分置”相關制度安排上升為法律規定,抓緊研究提出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的意見,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作者系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