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張承惠等:農村金融發展趨勢

[ 作者:張承惠?鄭醒塵?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14 錄入:王惠敏 ]

隨著經濟轉型和城鄉一體化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出現新變化,要求創新機制,更好地促進農戶和農村小微企業發展。在中央政策推動下,以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為導向,近五年各類金融機構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

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變化趨勢

覆蓋中低收入農戶

農村金融市場的信貸客戶存在收入差別,中低收入農戶獲得信貸的難度較大。這種現象帶有普遍性,存在客觀原因。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重點是農村中低收入農戶,獲得信貸支持是重要條件。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加快推動金融服務覆蓋中低收入農戶。這是當前的緊迫任務,需要在信貸支持與中低收入農戶的還款能力之間形成積極的互動機制。

拓展金融服務領域

從農村金融服務的發展趨勢看,早期金融服務集中于存、取、匯等基礎業務。這些業務的風險相對較小,關鍵在于成本控制。隨著信息化技術發展,這類基礎服務得到明顯改善。例如各類農村銀行金融機構通過農村超市等代理點提供基于POS機的取現等服務。隨著經濟發展,農民的投資和消費活動增加,信貸需求在上升,并要求提供更多的融資服務、風險管理產品,如租賃、保理、保險、期貨、期權等金融服務。尤其是隨著城鄉一體化和產業融合發展,農村產業發展的復雜程度在提高,需要金融行業提供更加全面的配套服務。

提高服務便利化程度

農戶生產、生活資金需求管理的計劃性與城市居民存在差異,存在大量臨時、小額、急用的資金需求。同時,農村地區人口密度低,西部地區更是地廣人稀、交通不便,金融服務成本較高。農村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更有效的金融服務,提高服務便利化程度是當務之急。既要降低服務門檻、簡化條件,也要切實解決農戶交通往返等客觀難題。這些都對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提出了新要求。

農村金融創新發展趨勢

當前農村金融服務處于新的發展階段,一方面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農村金融服務領域實現創新突破,另一方面不斷發展完善的新技術和市場體系為此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在政策推動下,各地金融機構結合當地條件進行積極探索,取得了初步效果。

政策導向

促進脫貧攻堅。推進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也是當前重點任務,需要政策性銀行在扶貧貸款發放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要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設立“扶貧金融事業部”,為脫貧攻堅提供專業化的支持;要求中國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通過延伸服務、創新產品等方式增加信貸投放,并要求地方政府出資開展扶貧擔保服務;通過保費補貼等方式支持貧困地區的扶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特色農產品價格保險等業務發展。

推進普惠金融服務。除了推廣農業銀行的三農事業部改革經驗,在郵儲銀行推進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還在大中型商業銀行推進普惠金融事業部改革。在2015年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基礎上,國務院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結合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的原則、目標和要求,實行差別化考核評價并提供配套支持政策,旨在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農村小微企業以及農戶,特別是農村面臨生產、生活困難的群眾,是服務重點之一。政策要求服務聚焦小微企業、三農、創業創新群體和脫貧攻堅等領域。

完善市場化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是農村金融服務的重要任務,完善市場化風險管理機制是改革基本方向。除了通過風險補償方式分擔信貸風險,政府還大力普及農產品政策性保險,發展特色農產品商業保險包括價格保險等業務,通過保費補貼等方式提供支持。通過期貨、期權市場對沖農產品價格風險,是下一步的重要發展方向。

創新服務模式。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鼓勵各類商業銀行創新三農金融服務。隨后的2016年、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提出了進一步要求,涉及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農村金融組織、產權抵押、農產品期貨和期權等方面,總體要求是圍繞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和條件,通過應用新技術、創新組織運行機制、促進跨領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以有效配置資源。與此同時,農村土地確權等配套改革同步推進。

業務創新的切入點

在微觀層面,各類金融機構針對農村經濟發展基礎,形成諸多有效服務模式。

普及微貸技術。針對農村信貸客戶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收集客戶相關生產數據和軟信息進行交叉對比,是甄別客戶還款能力的有效途徑。微貸技術提供了這方面的路徑。越來越多的農信社、農商行、城商行、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引入微貸技術的基本做法,以提高風控能力并篩選合格客戶。例如對客戶的社會聲譽、生產經營臺賬等信息進行綜合量化分析,甚至重建財務報表。大部分銀行機構都結合當地情況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取得良好效果。

完善抵押擔保等增信機制。考慮到農村抵押擔保條件的特殊性,結合配套改革,農村銀行機構通過改進業務模式,增加了金融服務可及性。主要包括:一是在農民住房財產權和農村承包地經營權的確權基礎上,發放兩權抵押貸款。二是對農戶聯保貸款的增信機制進行完善,以合作社、村委會負責人或村內經濟發展帶頭人作為擔保人,有的以農戶擁有的動產作為反擔保,從而提高擔保的有效性。三是結合農業生產經營的具體特點,以農地經營權、訂單等作為增信依據。總體而言,抵質押物用于增信的實際效果取決于處置變現的便利性。例如,一些農機具因折舊快、處置變現較困難,實際上難以為商業銀行所接受。

基于產業鏈、價值鏈的風險管理。農產品的生產經營風險涉及諸多因素,除了通過風險分擔降低農戶的壓力,還可以通過對沖機制化解農戶面臨的農產品價格風險。后者實際上是農戶的重要經營風險來源。從實際創新模式看,既涉及上下游產業鏈的相互銜接,也涉及價值鏈提升。具體包括:一是依托加工、銷售組織的風險管理,例如由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為農戶提供訂單,包括提供增信支持。二是以政策性、商業性保險業務等方式出現的風險分擔,政府往往通過保費補貼等方式提供支持。從保險標的看,正在從傳統的保成本向保價格拓展,部分地區在探索價格指數保險等創新模式。三是跨領域合作。其中既有銀行加保險的農業信貸保證保險,也有保險公司通過期貨或期權市場對沖價格保險的風險。

信息化和“互聯網+”。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在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推動下,傳統金融服務模式正在面臨深刻轉型。由于傳統金融業務的核心難點是信息不對稱和人工成本問題,而現代技術恰好在這方面能夠進行重大突破,因而面臨現代化轉型的重大機遇。主要表現為:一是對小型客戶財務報表的依賴程度在降低。無論是通過微貸技術,還是通過互聯網電商所掌握的海量交易信息,都可以依托客戶交易行為和現金流甄別其還款能力。這為電商和其他互聯網服務商切入傳統金融服務領域提供了獨特優勢。二是對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在提高。農村客戶需要生產、加工、銷售綜合服務,而基于“互聯網+”的服務創新可以為客戶提供更有效的銷售渠道,幫助農戶提升在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這種服務不僅涉及農業種植與養殖,也涉及產業的融合發展,例如農村休閑觀光領域的互聯網銷售活動。這一趨勢也吸引了農信社、農業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轉型,如一些省份農信社開始與物流機構合作,并提供網上銷售平臺等配套服務。

資金批發與服務農村小型客戶的結合。在政策推動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也開始面向農村基層創新服務,把資金批發和服務基層農村客戶有機結合。主要包括:一是向地方國有的信用服務平臺批發資金,再通過平臺向基層客戶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由信用平臺提供還款保障。二是向商業銀行批發低成本的資金,再由商業銀行向農村客戶定向提供信貸支持,例如農村的中低收入農戶。三是為農村帶動能力強的大型客戶提供信貸支持,再由該客戶為上下游農戶提供融資服務,如農產品加工銷售行業的龍頭企業。

發展新型合作金融。這方面工作正處于探索過程中。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金融涉及兩方面的平衡,一方面需要促使收入覆蓋成本和風險,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需要確保將風險控制在局部范圍內。從實際探索模式看,嚴格按照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操作的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都能有效防止風險外溢。下一步重點是如何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國研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伊人一道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视频二区精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两性色韩国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