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洪武:發揮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功能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

[ 作者:張洪武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8-16 錄入:實習編輯 ]

  2016年11月5日,由國家農業部、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保監會聯合主辦,中國農產品(000061,股吧)市場協會、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五屆風險管理與農業發展論壇在昆明如期舉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云南省人大副主任趙立雄、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王明偉等有關部門領導出席會議并發言。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洪武發表主題演講。

  他主要談及三點看法,第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新的風險管理工具提供保障。2015年下半年,中央決定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將三項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其中80%的資金用于耕地地力保護,每年拿出20%、約230億元,用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第二,現代農業金融風險管理需要組合運用多種風險管理工具。第三,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愿意與保險、期貨行業的各位同仁通力合作。

  從這一點說,這次論壇十分及時和必要。

  以下為發言內容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在“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的豐收時節來到春城昆明參加本次論壇。首先我謹代表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感謝論壇主辦方的邀請,也感謝各位對全國農業信貸擔保工作的關心支持!

  本次“風險管理與農業發展論壇”的目的是貫徹落實2016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探索運用市場化工具防范農業風險。近年來,我國農業持續平穩發展,糧食連續12年增產,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為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和保持大局穩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農業發展過程中老問題不斷積累、新的矛盾不斷涌現,面臨的困難、挑戰日益嚴峻,亟待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換農業發展方式。剛剛發布的《全國農業現代化十三五規劃》明確,以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在這一過程中,有效運用各類風險管理工具,降低和化解各類風險,對于順利實現預期政策目標,十分重要。下面,我談三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第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新的風險管理工具提供保障。

  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關鍵時期。這兩年我國農業面臨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地板”與國際市場價格“天花板”,以及“國貨入庫、洋貨入市”問題,給我國農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里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加入WTO后較低的關稅承諾,使我們的農產品,尤其是大宗農產品不具備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提高比較優勢,各方面也開出了不少藥方,從大的趨勢來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應該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根本出路。 以往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經營,對于資金的需求不是十分強烈。現在,我國的耕地流轉比例已經達到了30%,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達到了270萬家左右,他們發展生產所需資金的數量,是以往普通農戶規模的幾百倍、幾千倍,必須借助金融的力量。但同時我們大家也清楚,農業“融資難、融資貴”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我們了解到,甚至一些發達國家也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銀行不愿意貸款給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核心問題是他們的有效抵押物不足,滿足不了銀行風險控制的有關要求。我們國家有大大小小幾千家商業性的融資擔保機構,大家通常也會想到通過擔保的方式解決這一難題。但是,農業產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這些商業性擔保機構與商業銀行面臨同樣的風險管理難題,難以承擔起為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的主力軍責任。因此,創設新的政策工具,建立一整套體現政策性、專注于農業、相對獨立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發揮銜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資金供給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解決銀行的后顧之憂,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2015年下半年,中央決定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將三項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其中80%的資金用于耕地地力保護,每年拿出20%、約230億元,用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前三年作為注冊資本金重點用于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建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并向市縣延伸業務分支機構,直接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服務;在國家層面組建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為省級機構分險增信,構建起完整的專門支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全國性擔保、再擔保組織機構體系。

  各省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目前已有26個省成立了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另有7個省級農擔公司正在積極籌建中,預計年底前掛牌成立。截至10月份,重慶、北京、黑龍江、安徽等14家開展業務的省級農擔公司,累計擔保總額超過500億元,在保余額超過140億元,服務了近8000個農業擔保項目,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共獲得銀行授信超過2000億元。貸款利率和擔保費率大幅低于市場平均水平,貸款發放效率大大提高,緩解農業貸款“難”、“貴”、“少”、“慢”的政策效果初步顯現。

  與此同時,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報經國務院批準,今年5月,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國家農擔公司擬分三年形成150億元的注冊資本金規模,首批約10億再擔保業務也在10月份正式落地,國家農擔公司確立“風險共擔、利率優惠、不繳存保證金”作為銀擔合作的基本原則,先后與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股吧)、中國郵儲銀行等簽署“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與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國開行、農發行、中信銀行(601998,股吧)等十幾家主要銀行類金融機構初步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擬于近期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應該說,國家創設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這一新的政策工具,找準了農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順應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于資金需求的關切,打消了銀行等資金供應者在風險管理方面的顧慮。同時,改變傳統的農業直接補貼方式,創新財政支農方式,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政策性、普惠性、市場化、專業化優勢,可以將更多金融活水引入農業農村發展領域,既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的效應,也保證了財政資金的公平,代表了財政支農資金改革的方向。

  第二,現代農業金融風險管理需要組合運用多種風險管理工具。

  應該說,建立政策性、專注農業、相對獨立的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機構,是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設計中的重要一環。作為政策性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正在從保費補貼、風險代償、系統風險救助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風險防范政策設計。但是,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運行是完全市場化的,需要運用市場化的手段管控風險。農業的風險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自然和市場兩種風險。其實在中國,尤其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今天,我認為還有第三種風險,就是由于政策調整帶來的風險。比如,今年開始實施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前一階段,我們公司的同志專門去黑龍江和吉林進行了調研。目前看,一方面市場收購主體表現不積極,主要是擔心臨儲糧低價出庫,打壓市場,不敢大膽收購;另一方面,農戶售糧也不積極,主要是目前的價格與他們的心理價位還有距離。這些市場主體的表現,也在無形中考驗著政府推進玉米收儲市場化改革的風險管控能力。我想在這一過程中,銀行、擔保、保險、期貨/期權等工具可以攜起手來,有所作為。

  就傳統的融資擔保業務而言,風險是農戶、銀行、擔保公司三方共擔的關系:首先,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要承擔信貸風險造成的代償損失的大部分。同時,通過建立與銀行之間的風險共擔機制,銀行也要對代償損失擔負一定比例的責任。當然,擔保機構也需要新型經營主體出具必要的反擔保措施。除了上述的傳統模式,目前比較流行的是供應鏈金融的方式,通過農業生產資料的下行鏈和產出農產品的上行鏈,把資金流轉化為可控的商品流,可以有效防范信貸資金被挪用的風險,同時資金的閉環運行,也可以保證貸款償還的優先順序。

  但是,僅僅依靠上述的風險管理措施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進一步拓寬視野,創新思路,使更多的風險管理工具聯起手來,共同分散風險。

  首先,擔保公司與保險公司具有天然的合作屬性。一方面,如果擔保公司的擔保客戶同時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客戶,那毫無疑問,客戶的保單就是一份優質的質押品,起到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信,為擔保公司分險的作用。同時,擔保公司也可以把新型經營主體購買保險,作為提供擔保的必要條件,有助于保險公司擴大客戶群體規模,開發新的產品,增加業務收入。

  其次,保險公司也需要一個分險的渠道。這也是今天論壇討論的重點話題。隨著中國期貨市場的不斷發育,運用期貨/期權分散大宗農產品風險,成為可能。目前,一些大的農產品加工和貿易企業,普遍在期貨市場上分散風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在“保險+期貨”模式上進行了創新探索。按照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農業部也正在開展“保險+期貨”試點,對于參加試點的農民給予一定比例的保費補貼。目前開展試點的是玉米、大豆、蔗糖三個品種,參與主體主要為農產品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購買保險公司相應品種農作物的目標價格保險產品,來確保和穩定預期收益;保險公司通過購買期貨公司的“場外期權”產品,實現風險分散轉移;期貨公司將轉移過來的風險在期貨市場上化解。

  我們認為,從農業信貸擔保的角度,今后可以探索“擔保+保險+期貨”組合式的風險模式,這也可以說是現代農業金融風險管理模式的創新。一方面保險和期貨提供了從自然到市場的全方位風險管理保障,保險標的成為農業融資的優質抵押物,提升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貸款資金安全。另一方面,擔保業務可以反向促進農業保險以及期貨市場的產品創新和結構優化,提升保險市場和期貨市場的活躍度。可以說,實現了三方風險共擔,互利共贏!同時,三方共同發力,既有利于防范化解自然、市場風險,也有利于平滑糧食收購市場化改革所帶來的政策性風險,推動改革取得預期成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融資過程中,與銀行、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進而與期貨公司打交道,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市場意識、風險意識、質量意識。隨著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就會不斷增強。

  根據上述模式,最初的農業融資風險控制只涉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銀行、擔保公司三方,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保險和期貨,我們的風險控制體系就更完善了,成為同舟共濟的關系:一是只有我們大家都參與進來,這個體系才算完整;二是我們既然都在這條船上,那就要同舟共濟。就象賽龍舟一樣,只有每個隊員都拼盡全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第三,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愿意與保險、期貨行業的各位同仁通力合作。

  這次論壇非常及時、非常重要,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對于農業風險管理的認識,也為我們農業擔保機構與保險、期貨合作,搭建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我們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剛剛建立,是農業金融領域的新兵,我們會虛心向保險、期貨行業的各位老大哥學習。同時,我們也非常希望與大家開展互利合作,共同探索現代農業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實現路徑。下一步,從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角度,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跟蹤“保險+期貨”試點工作的進展,積極介入相關新型經營主體的融資活動中,為其提供優質、優惠的擔保服務。

  二是探索與大的保險機構、期貨公司開展“總對總”的戰略合作。目前國家農擔公司與銀行之間的“總對總”戰略合作談判已基本完成。下一步,一方面我們將把合作重點放在與互聯網金融、產業金融等新的金融業態合作上,另一方面,將積極探索與保險公司、期貨公司、交易所的通力合作,借助大家現有的客戶資源,從中挖掘和培育共同客戶群體,分工合作,共同推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隨著新型經營主體的大量涌現和發展,他們對于信貸、保險和期貨的需求,也就會越來越大,反過來促進我們各方業務的擴大、產品的升級。

  三是實現大數據下的信息共享。國家農擔公司正在著手研發建立統一的全國農業信貸擔保信息系統,具備新型經營主體的基礎信息、生產信息、財務信息、信用紀錄等大數據的采集,以及擔保業務風控分析、線上審批、保后管理等多種功能。我們也愿意與保險、期貨公司、交易所及其他社會資本實現信息共享。

  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分散農業風險,是財政支農方式改革的方向,也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主要做法。2014年新的美國農業法案就進一步減少了直接補貼,強化了財政資金支持下的信貸、保險等功能。隨著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市場化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財政資金將從競爭性領域退出來,轉向信貸擔保、保險等領域。國家農擔公司愿意與大家一道,通過“保險+期貨+擔保”模式的試點、推廣,共同探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加強風險管理的有效路徑。

  近期,財政部會同農業部、銀監會擬召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工作座談會,總結交流各地經驗和做法,全面分析全國農業信貸擔保發展形勢和任務,探討發揮政策性擔保功能作用,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種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效推進農業供給性結構性改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信貸擔保工作,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將秉承初心,不忘農本,與大家一道共同努力、協同創新,形成聚合效應,為構建多層次、高效率、可持續的現代農業金融服務新格局,貢獻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作者系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和訊期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性爱视屏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区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色影视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 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 亚洲一区国产美女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