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程杰:瞄準關鍵群體挖掘農村勞動力供給潛力

[ 作者:程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06 錄入:王惠敏 ]

    中國正在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向發達國家,預計到2030年人均GDP將達到2萬美元,農業就業總量減少到7600萬人,就業比重下降到10%左右,按2030年城鎮化率達到70%測算,理論上未來十幾年約有1.4億人需要轉移,但實際有條件轉移的僅3000萬人左右,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將成為主要供給來源。應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瞄準關鍵群體,努力挖掘農村勞動供給潛力,以充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存農村勞動力轉移潛力有限,實際可轉移勞動力約3000萬人,平均每年僅200萬人左右

    當前農村存量勞動力面臨老齡化嚴重和人力資本匱乏的關鍵制約,“潛在”勞動供給難以轉化為有效供給。根據全國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顯示,農業部門中45歲及以上人員比重已經從1990年的22.7%大幅提高到2015年的54.6%,其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勞動者占到16%,大齡農村勞動力對于農業依附性更強,繼續轉移難度很大。農村存量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8年,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0%、非農部門平均水平的60%。按照目前經濟發展和非農行業的實際人力資本需求,制造業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要求達到10.4年,工業和服務業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要求達到11.2年和12.6年,目前農村存量勞動力的素質結構完全達不到非農部門的基本需求,繼續轉移的空間已經很小。

    當前農業部門“潛在”勞動力實際可轉移比例不到20%,能夠有條件向城鎮非農部門轉移的僅有約3000萬人,平均每年凈轉移勞動力只有約200萬人。根據研究顯示,農村存量勞動力的總體遷移概率僅為16%,年輕、受教育水平較高的人員遷移可能性相對較大,但最高遷移概率也不超過40%,而這部分群體在目前存量勞動力中所占比重很小。盡管理論上農業“潛在”可轉移人員仍有約1.4億人,但其中大約80%都難以轉化為有效勞動供給。

    未來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將成為主要供給來源,預計每年可轉移勞動力500萬-600萬人

    農村能夠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已經基本全部轉移,留在農村的大都是高齡、低技能、缺乏城鎮就業能力的人員。農村存量勞動力資源幾近枯竭,最近年份出現的外出農民工增速接近零增長,就是這一趨勢轉折的最直接證據。未來中國農村勞動力供給將不再依靠現有存量資源,新成長勞動力將成為主要勞動供給源泉。

    新成長勞動力是一個流量概念,即每年從學校進入到勞動力市場的新增年輕勞動力。農村青少年在完成甚至尚未完成中學階段就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現象比較普遍,也成為青年農民工的主要來源。我們利用教育統計來觀察中國未來農村新成長勞動力供給狀況,將所有階段教育(從小學、初中到高中/職高)輟學人數與畢業而未升學人數加總得到新成長勞動力人數,可以將其理解為脫離教育人數法。

    “十三五”期間可轉移的農村新成長勞動力規模約3000萬人,每年平均轉移潛力約600萬人,但到2030年將下降到500萬人。根據研究估算,目前農村新成長勞動力每年在600萬—700萬人,在城鎮化水平提高和生育率水平下降情況下,農村新成長勞動力規模也將呈現下降趨勢,預計到2020年下降到580萬人,到2030年下降到約500萬人。從構成來看,中等職業教育產生的勞動力規模比例最大,占到新成長勞動力總量的一半,初中產生的勞動力比重約23%,高中和小學的貢獻都在5%以下。

    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努力挖掘農村勞動力供給潛力

    我國正處在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努力挖掘尚存的潛在勞動資源。但是,勞動力供給潛力不會輕易地自動轉變為實際勞動力供給,應瞄準關鍵群體,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充分釋放農村勞動力資源潛力。

    (一)對于農村存量勞動力,盡管轉移難度很大,但仍然可以有所作為

    一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農村潛在勞動力順利遷移。必須盡快打破“有人想落戶、政策不允許,政策給戶口、沒人愿意要”的尷尬局面。特大城市要敢于突破思維定式,有序放寬落戶限制,發揮人口和經濟的集聚功能;中等規模城市具備較強的人口吸納能力和經濟活力,戶籍改革成本可控,以省會城市為主的大中城市應該肩負起繼續吸納轉移勞動力的重任;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戰略方向不再是如何放寬門檻,而是如何吸引農村人口轉移落戶,應該從就業、子女教育、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著手挖掘潛在勞動力資源。同時注重推力和拉力并舉,推力的關鍵掣肘就是農村土地制度,在“三權分置”基礎上繼續向前推進,允許更大交易范圍、更低交易成本、更高交易價值實現農村土地產權流轉,消除農村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牽絆。

    二是將大齡農村轉移勞動力納入城鎮就業援助體系。4050人員已經構成農村勞動力和流動人口的主體,相對于城鎮4050人員來說,大齡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就業意愿更強,而保留工資水平更低。應一視同仁地將其作為寶貴的潛在勞動力資源,建議將農村轉移勞動力中4050人員納入城鎮困難人員就業支持體系,享受同等的就業援助和技能培訓政策,激勵他們繼續活躍在勞動力市場。

    三是完善社區服務引導農村婦女返回勞動力市場。大量農村留守婦女由于照料家庭既不從事農業生產,又缺乏轉移動力,造成人力資源閑置。這部分群體技能水平較低,但相當一部分尚處在青壯年階段,應該積極創造條件,鼓勵農村婦女返回勞動力市場,建議以城鎮流動人口社區為平臺,加強日間照料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托兒和學前兒童、老年人照料服務,搭建流動人口子女和老人照料的互助平臺,加強育齡流動婦女的就業保護,提高農村婦女勞動參與率。

    四是鼓勵農村青年繼續釋放勞動潛能。堅持走勞動節約型的農業發展路徑,以農業規模化經營提升勞動生產率,將所剩不多的寶貴青壯年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建議從人力資本投資、物質資本投入和配套制度改革幾個方面同時著手,加強以年輕人為主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增強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技術等投入力度,從根本上解決阻礙勞動力、資本與土地要素有效配置的制度性障礙。

    (二)新成長勞動力是潛力之源,應成為關注重點

    一是在新成長勞動力進入就業市場之前進行政策干預。農村低收入家庭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子女過早輟學提前進入城鎮勞動力市場,短期看有助于改善家庭生存狀況,但長期看對于未來人力資本積累造成嚴重損傷。針對勞動力市場出現的失靈現象,必須用公共政策進行強力干預。建議繼續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將義務教育擴展至高中階段,大幅度提高教育補貼水平,降低農村青少年教育的機會成本。

    二是銜接城鄉政策體系加強新成長勞動力技能培訓。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培訓基本思路是:以流出地培訓為起點,以流入地培訓為重點,未來人力資本積累最終要依靠城鎮就業培訓體系,農村新成長勞動力要能夠“邊工作、邊學習”,以不斷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和勞動力市場升級的要求。建議依托城市社區平臺,整合來自不同部門和渠道的公共資源,面向農村青年流動人口開展技能培訓,全面開放高等教育資源,為農村流動青年提供高等教育機會,打破人力資本積累瓶頸。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人口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年11月0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字幕乱码在线观看精品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另类卡通动漫 | 亚洲日本精品第一区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的中文字幕 |